不明不清 作品

120 只武,不舉!

  這次洪濤沒有堅持己見,主要是堅持不動。現在他這個皇帝還沒能力對抗整個朝廷,武舉改制的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光有教材沒用,誰去當教師和考官呢?教育是個慢功夫,想出成果得持續投入還得有耐心等,一等可能十年也可能二十年。自己有這份耐心,別人恐怕沒有。

  算逑吧!後來洪濤也想通了,不再就武舉考試改革的問題與內閣磨嘴皮子。以目前的狀況,就算自己的改革方法通過了,依舊起不到什麼作用。

  軍事也是個很大的體系,從招募到訓練再到軍官培養以及作戰方式都得前後配合。自己可以改變中下級軍官的選拔模式,卻無力做到配套。

  敢把手伸進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立刻就會引起文武百官的激烈反對,不僅改變不了現狀還會引起他們的警覺,以後再想忽悠就難上加難了。

  “有話就說,不要擺出這副死了全家的嘴臉!”自打與六部九卿討論過糧食問題,洪濤就發現王安的舉動有些不正常,每次見到自己都有些魂不守舍、欲言又止。

  “萬歲爺仁心濟世,發內帑購買糧食賑濟災民,奴婢……”

  “停,今日朕親自授課,時間很寶貴。說正經事,廢話就不要講了……恕你無罪!”一提糧食,洪濤就大概知道王安要說什麼,心裡的一塊石頭稍稍落地。

  自打提出賑災新法,就一直在等著這位大太監來直諫。來了、說了,大家還是好夥伴。不來、不說,立刻就得揮淚斬馬謖。

  啥賑災新法,說出去就是個大笑話,官員們能心領神會不當面指出漏洞,是因為有利可圖。但做為皇帝的大管家,王安如果也假裝不知道,良心就是大大滴壞了。

  “萬歲爺聖明!奴婢以為此舉有諸多不妥,各地官員聞聽之後可能會虛報災情、災民,夥同藩王宗室冒領糧食。把內帑掏空也喂不飽那些佞臣賊子,還望陛下三思!”

  這也就是王安陪著太子從小長大,熟悉皇帝的脾氣秉性,否則真不敢在這種問題上胡亂發表意見。

  說對了,等於當面奚落皇帝是個笨蛋,被群臣玩弄於股掌之間。說錯了,就是在背後詆譭朝廷,挑撥皇帝和官員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