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29 工業基礎

  第二個亮點還在底盤上,準確的講是車軸。與當下的馬車不同,四輪馬車的輪轂不是直接和輪軸接觸,中間還嵌套了一個小零件,滾珠軸承!

  別看個頭不大,還總在髒兮兮的部位工作,很不起眼,但它的出現能讓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也標示著機械加工、熔鍊鍛造技術達到了一定階段。

  再往下就不用急著發展了,只需把原有工藝一步步細化,無限追求精度和產量,大力普及擴散,就可以達到工業革命的水平。

  具體來講,能造螺栓和軸承,應該就可以造出槍支大炮,甚至蒸汽機和內燃機。當然了,從工人到設備再到思想,都需要個比較長的提高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從無到有,第一步總共耗費了三年多。到這一步為止,明朝的工業體系已經開始萌芽,洪濤能做的也就差不多完成了一半。

  他可以啟發古人向哪邊走、怎麼起步,但無法過份影響他們走的速度。剩下一半得等工業水平達到升級標準之後才能用上,現在說了也是白說。

  “萬歲爺,此車不詳!”信還沒看完,張然和王安就駕著馬車跑了回來。兩人沒有誇讚四輪馬車的優點,而是異口同聲的進行了否定。

  “何解?”洪濤被說糊塗了,不用乘坐,只需觀看馬車的行駛姿態就能知道大概性能。徐光啟和王徵確實有機械天賦,這輛馬車雖然外觀不是很精美,底盤的有些地方還生了鏽,但性能上已經很不錯了。

  “奴婢坐上去不到一盞茶時間就頭暈目眩,張掌印也是如此,坐在前面趕車無事,挪到後面片刻即感不適。”王安說得很真切,從臉色上也能看出確實難受,虛汗都出來了,張然在旁邊則使勁兒點頭,深以為然。

  “如此古怪?莫不是被施了妖法……哼,雕蟲小技何足掛齒,一起上去,看朕如何略施小計斬妖除怪!”

  假如換做一位普通皇帝,那徐光啟和王徵怕是就要倒大黴了,即便不掉腦袋也得獲罪,好端端的工業革命萌芽很可能隨之被掐得乾乾淨淨。原因很可笑,由於減震鋼片有點軟,沒坐慣的王安和張然一起暈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