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32 人是鐵飯是鋼

  第二,做為舶來品,這兩種食物的口感並不為明人喜歡,沒有後世那麼多烹飪手法,遠不如大米白麵和小米好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朝廷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加以鼓勵,甚至在收秋糧的時候不允許拿玉米和紅薯衝抵。這樣一來農民自然沒動力去大面積種植,有閒工夫的在房前屋後隨便種點權當吃零食了。

  “呃……個頭略大了一些,籽粒飽滿,想是宮內精心伺候、肥料充足所致。”新筆趣閣

  要是皇帝不提,李贄還沒發現托盤裡的玉米和番薯有異,仔細看過之後依舊不以為然。農民種大田肯定不如皇宮裡照顧的周全,長勢好一些是必然。

  “非也,此物不是皇宮種植,它們來自山東和南直隸的皇莊。朕從元年起就命人從各地尋來種子,在皇莊中選育了整整三年才有所小得,產量比尋常種子高了三成。”

  換成明朝大部分皇帝,尤其是中後期的皇帝,肯定會覺得李贄的話有道理。但洪濤不一樣,他雖然也沒親手種過大田,卻曾經仔細研究過,分得清品種不同與精耕細作的區別。

  “陛下的意思……”即便如此李贄依舊不覺得玉米和番薯有何大用,產量高兩三成又如何呢?總不能逼著農戶不種水稻和小麥,全改種這兩種不能天天當飯吃的玩意吧。

  “本朝的很多州府山地多、水源少,無法種植糧食。番麥和番芋更適於種在貧瘠、乾旱的土地裡,若是再加上特殊肥料,產量還能再高三到五成。

  雖然此物味道欠佳,卻可以餵飽肚子。現在太倉空虛,又有外患,朕無法減免稅賦。然百姓是要活命的,穿得破一些還能過,若是連飯都吃不上,怕是又要有太祖高皇帝出現了。

  朕打算讓李師辭去內閣大學士總督兩廣,鼓勵當地農戶開墾山坡地,大力推廣種植番麥和番芋,看看效果,再在各地推廣,不知意下如何?”

  啥意思?話說到這裡就該圖窮匕見了。洪濤沒別的意思,只想讓李贄捨棄內閣大學士的殊榮,心甘情願的去當幾年封疆大吏,代替自己推廣玉米和紅薯的種植。

  為啥非要是李贄呢?因為手底下沒人可用。徐光啟、李之藻、趙士禎、王徵等人還有更重要的工作幹,總不能讓太監去勸農桑吧,他們也沒有這個權力,那是戶部的工作。

  只有李贄適合這個職位,首先他的品階和聲望足夠高,從大學士到總督不僅不算高升還有點貶黜的味道,任命的時候在朝廷裡也不會遭遇太大阻力。

  其次他是泉州人,對嶺南一帶的氣候、人文比較熟悉,還有一定的家族人脈。如果讓個北方官員去幹這件事,難度憑空又增加了好幾倍。

  最後就是品格了,李贄對官場並不眷戀,反倒是對國家、民族的未來比較看重。只有這種人才能忍辱負重、心甘情願的去挑重擔還不求回報,更充滿了為達成理想奮不顧身的勇氣。

  想推行一種新的事物,必然會遇到極大阻力,沒有這股子狠勁兒很難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誘惑,更何況還有替皇帝背黑鍋最終身敗名裂的風險。

  “陛下,臣斗膽問一句,此物真能讓百姓吃飽肚子?”膽量李贄從來不缺,狠勁兒也足夠,同時也不傻,光靠幾句聽上去挺美妙的話還不足以使其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