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36 對臺戲

  雖然已經落後了一大步,但後來未必不能居上。以東林書院的力量,辦個類似的東西輕而易舉,和《半月談》針鋒相對也不落下風。

  “高明!小弟家中略有浮財,若不嫌棄文章醜陋願擔此任!”這番話讓顧大章眼睛一亮,當即主動請纓,不光嘴上說說還許諾了經費。

  “學生也願與伯欽兄共進退!”

  緊跟著就是楊漣,他對以筆做刀的辯論方式很熱衷,文化人嘛,吵架也得找個符合身份的方式。以前是缺乏此類工具,現在不光有了趁手的兵器還具備了實力相當的對手,萬事俱備!

  “如此甚好,閣老給起個名字吧,請……”看到年輕人如此熱忱,要人有人要錢出錢,顧憲成很欣慰,東林後繼有人啊。

  不過光有人和錢還不夠,必須得起個響亮且有深意的名號。本來心裡已經有了點眉目,但在座的諸人中沈鯉職務最高、年紀最大,這份殊榮必須也只能讓賢了。

  “……叫做《東林旬講》如何?”沈鯉雖然對辦報不是太熱衷,可也達不到反對的程度,當下捻著鬍鬚踱了幾步,脫口而出。

  “哈哈哈,閣老這是擺明了要和李宏甫唱對臺戲。也好,他是半月我們是一旬;他是談,我們講;針鋒相對,有魄力!

  現在名有了、人有了、銀子有了,還缺個精心編纂所在。葉某官職纏身無暇多顧,黃華坊四牌二十一鋪有個院落,可供《東林旬講》修撰刊印。”

  葉茂才率先鼓掌叫好,一半是真心一半算恭維。他是朝廷官員,還不像楊漣和顧大章在翰林院裡那麼清閒,想積極參與也有心無力。但沒打算光用嘴忽悠別人往前衝,當下拿出另一所宅院當做辦公地,不可謂不財大氣粗。

  10月初,經過六部九卿廷推,一份內閣大學士候補名單放到了皇帝案頭上,李廷機、李戴、趙世卿、溫純等人皆在其中。

  最終皇帝選了李廷機、李戴和翁正春入閣,原禮部左侍郎郭正域升禮部尚書,李戴則繼續兼任吏部尚書,沈鯉不出意外的成了內閣首輔。

  從資歷上看,除了李戴不是翰林出身外都很夠格,但有了李贄的先例在前也沒人願意和戶部尚書較真兒,反正這位是中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