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50 各顯其能

  就算品階比漕運總督低了不少,可依舊讓人心神不安。主要是剿匪總督乃臨時差遣,算是皇帝派的欽差,不歸任何部門管。

  到底啥時候能辦完差事撤銷職務……鬼才知道!只要有海匪存在就可以不撤銷。問題是從古至今,誰聽說過大海上風平浪靜無匪無盜?這他孃的就是明著耍賴,還沒法戳破,所謂陽謀也!

  “陛下,建造海船花費甚巨,不知這筆開銷該從何而來?”連續三個大招都被皇帝輕易化解了,大臣們一時半會也想不出新的招數可用,這時戶部尚書趙世卿發言了。

  他是個徹頭徹尾的中立派,向來對事不對人,也很少摻合朝堂爭鬥。但這次不能再明哲保身裝傻充愣了,建造海船必然要花不少銀子。

  按照戶部的記載,當年永樂皇帝建造護航戰船,每艘船體光材料價格在7000兩左右,加上工時費就得上萬,這還是二百年前的價格!

  而且光有船體不能下海,還得配備帆具、繩索、各種生活設施等等,又得2000兩銀子打不住。光船沒人成嗎?每艘船就算裝200人,吃喝穿武器俸祿,一年下來又是筆不菲的開銷。

  以朝廷目前的經濟狀況,別說上百艘戰艦,幾十艘也養不起。海船可是隻投入沒產出的消耗品,一旦遇到大風浪沉了,幾萬兩銀子也就沒了,連個水花都不會冒,純賠!

  不管別人是什麼意見,也不管皇帝有多正當的理由,反正戶部沒錢,有錢也不會打水漂玩。這就是他的態度,哪怕面對的是皇帝。

  “趙尚書,你翻的都是老黃曆了。袁總督在奏摺中詳細寫明,造一艘長8丈6尺、寬2丈7尺的400料雙桅快船船體,選中等楠木,料錢560兩,工錢僅需60餘兩,耗時兩個半月。

  長15丈餘,寬4丈6尺的5000料三桅戰船船體,同樣選中等楠木,料錢4000兩,工錢500兩,耗時五個月而已。

  太倉如果拿不出這筆銀子,由內庫支付也無不可。朕以為先造兩三艘試試效果,即便不盡如人意也損失不大。若是合用再大批建造,諸卿以為如何?”

  戶部確實有永樂朝建造遠航海船的部分檔案,洪濤也看過,明白趙世卿在擔心什麼。但經過實際測試,採用水力鋸木機代替人工之後,帆船的造價和二百年前沒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