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62 以利誘之

  而且壓力還不能太大,一旦讓朝臣們感覺到惶惶不可終日,那就等於幫他們把政見不同的派系全整合到了一起,擰成一股繩先和皇帝鬥。

  “……是臣有些心急了,然朝廷大事任由村野匹夫隨意指手畫腳,此舉不合禮制。”

  這一連串反問讓溫純頓時語塞,遲疑片刻不得不率先告罪。但依舊不肯罷休,哪怕拉著《東林旬講》一起完蛋,也要把《半月談》拖下水。

  如此決絕並不是他自己的決定,而是整個東林派系的共識。只要能找到藉口查辦馬經綸,就可以順藤摸瓜把李贄也牽扯進去。誰陷入這潭臭水也得掉層皮,無論皇帝如何迴護,至少兩廣總督是幹不下去了。

  要問為啥這麼恨李贄,除了學術上的分歧之外主要還是利益糾葛。這位兩廣總督上任還不到一年,就把小半個廣東搞得烏煙瘴氣。

  李贄上任的時候先回了趟老家,然後直接把皇家榨糖廠連人帶設備完完整整搬到了肇慶,更名為雪花,一邊建設一邊投產一邊大肆收購當地的甘蔗,但剛開始並不順利。

  廣東本地的榨糖作坊在技術、設備方面肯定拼不過雪花榨糖廠。但他們有個大殺器,那就是本鄉本土多年來營造的人脈,或者叫供應鏈。

  當地農戶誰認識雪花榨糖廠是誰,對於外鄉人更是極度缺乏信任,不會輕易變更收購商,哪怕少給點錢也願意賣給本鄉本土的榨糖作坊。

  本以為這樣一來,新建的雪花榨糖廠就得因為原材料不足而關門大吉。誰承想李贄是帶著一整套殺招來的,一招連著一招,招招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讓人應接不暇。

  信用不足、缺少原材料供應商不怕,還不到收穫季節,雪花榨糖廠就派人挨家挨戶和種植甘蔗的農戶簽訂契約,用比往年收購價高兩到三成的價格提前預定甘蔗。而且先給付四成定金,待到甘蔗成熟時再按過稱重量補足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