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72 細作

  周貴調任杭州提督織造看上去是賺了,實際上是虧了。具體盈虧怎麼算,得看站在什麼角度衡量。

  如果僅為了斂財那確實賺了,南京再怎麼重要也比不上蘇杭繁華,提督織造又是皇宮最大的一筆日常支出,稍微過過手不用特別剋扣也能蹭一身肥油。

  但要是從掌控全局和掌控籌碼份量的角度看,必須是虧了。提督織造只是個採購部門,除了吃拿卡要仗勢欺人,既無行政權又無兵權。南京內守備則是實打實的掌權職位,有權還有兵,權重差很多。

  現在好了,皇帝不好張嘴和自己提的事情讓朝臣們給辦了,鬧騰半天受益的是皇帝吃虧的是朝臣,自己不賠不賺。如果不是知道皇帝和朝臣們面和心不和,肯定以為是他們串通一氣做的局。

  不對,自己這邊也賠了,經此一事,周貴哪怕對仁壽宮再忠誠,也不得不考慮一下將來的出路了。除了向皇帝積極靠攏之外,好像也沒有第二條路可選,否則保不齊哪天就又有御史言官舊事重提,而證據突然又確鑿了。

  利用一個不算大的事件,簡簡單單一次人事調動,順理成章的拿到了南京部分控制權,再加上杭州提督織造的積極靠攏,還挫敗了朝臣們的一次試探性進攻,便宜全佔了,仁壽宮還欠著人情,太奸了!

  當皇帝如果不奸詐、不算計別人,就得等著被奸詐和被算計。很顯然,孫子是個合格的皇帝,而且上限還看不見,對皇家而言應該算好消息。

  問題是孫子的胃口怕是離滿足還很遠,而且心狠手辣,繼任之初先在後宮搞了一遍清洗,基本把神宗和各宮嬪妃們留下的勢力全給剷平了,為此死了不少有頭有臉的太監和女官。

  現在又在和朝臣們明爭暗鬥,具體方向看不清,但不能出個勝負肯定不會輕易收手。這種性格和做派倒是有點像當年的張居正,越是逆流就越有衝勁兒。

  可張居正是大臣,再怎麼折騰也出不了圈。皇帝就不同了,翻江倒海上天入地,能讓人間一片祥和,也能讓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