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77 糧荒2

  “伯欽去過?”楊漣不光是個槓頭還是個勥種,即便別人都打退堂鼓依舊不肯輕易放棄。

  “哪裡輪得上小弟出頭,自其刊發之日起至今已有年許,登門拜訪討教之官民不計其數,至今亦無一人得逞。那馬經綸很少拋頭露面,販售報紙者皆為小童,掙一些跑腿錢,亦不知皇莊之內詳情。”

  顧大章笑得有些苦澀,以前確實萌發過上門討伐的念頭,如果成功了必然能揚名全國。但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念頭逐漸淡漠。

  不是說不想去了,而是不想以反對者的身份去,最好能討教。馬經綸所寫的文章除了深諳官場內幕之外,有些觀點居然和自己的相似,甚至更高明,看過之後總有種嚮往的感覺。

  “……如此說來倒是楊某孤陋寡聞了……時間工坊?皇莊?難不成《半月談》是陛下授意!是了是了,陳矩、李贄、馬經綸,本該如此,若是沒有人在背後運籌帷幄,他一介致仕官員怎會對朝堂之事瞭解的如此詳盡!”

  讓顧大章這麼一講楊漣終於肯坐下了,有道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進士遇到錦衣衛和御馬監馬伕比秀才還慘。那可是皇帝親衛,既不能打又不能罵,當地官府更不會插手。

  但一想起皇帝,他突然又來了精神頭。記得去年在葉茂才府中談及《半月談》時,只覺得馬經綸背後可能是李贄在推波助瀾,皇帝並沒直接參與,現在看起來僅憑遠在肇慶的兩廣總督怕是不太夠了。

  “我看這篇文章寫得倒是有幾分道理,按照上面所講,普通糧商一沒有如此龐大的錢貨買空餘糧,二也無法避開當地官府盤查,三更不會知曉朝廷何時開啟新法,下手如此老辣,半點餘地不留。

  唯有出身江浙、湖廣等地的官員大族,才有條件和能力,合縱連橫,不動聲色的搞出此等大動作,又讓官府找不到頭緒,或者根本不想找。

  這與孟章剛剛的推論非常接近,只是不知陛下該如何破局……太難了、太難了,可憐各省災民,本該靠這些糧食熬過秋課,不曾想卻被新法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