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14 好事成雙

  整整五位公爵、八位侯爵、七位伯爵,幾乎佔了勳貴的三分之二。再看看名字,得,凡是有點實權的一個不落全在其中,剩下那些沒被寫上的,估計不是不想摻合,而是能力確實不足,光靠著爵位真爭不過。

  “唉,這些人也是真不爭氣,事情還沒弄出點眉目就已經搞得滿城風雨了。前日大學士李廷機就曾探過口風,奴婢依照萬歲爺吩咐的全推給了仁壽宮。”

  但一說起勳貴們的本事王安就只剩下嘆氣了,不怪被文官騎在頭上作威作福了上百年,你們倒是爭口氣嘛。要是連最基本的保密都做不到,即便有皇帝在暗中幫忙,怕是也成不了什麼大事。

  “這樣最好,省得朕再去費神解釋,太皇太后自有辦法應付。暫且讓兩邊互相試探試探,什麼時候覺得需要讓朕說句公道話了再出面不遲。

  不管他們了,先把已故三邊總督徐三畏的位置補上。朕的意思是讓王象乾去,加太子少傅,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節制河西巡撫、河東巡撫、陝西巡撫以及甘、涼、肅、西、寧夏、延綏、神道嶺、興安、固原九總兵。”

  只要矛頭不對準自己洪濤就沉得住氣,這時候不能急著表態,有太皇太后出面當擋箭牌,再加上自己暗中協助,那群文官們除了以筆做刀罵上幾句之外,應該也沒什麼好辦法阻止勳貴們建廠獲利。

  不光不能阻止,還得跑來求著自己趕緊實施建廠計劃,千萬別落在勳貴們後面。到那時就可以談一談撤出遼東的問題了,什麼時候文官們撒嘴了什麼時候工廠開建,否則就等著看勳貴們大把撈錢,逐漸把手伸向更多領域吧。

  洪濤相信,以文官們高尚的操守,肯定不會在國家大事上為難皇帝。撤出遼東必須是高瞻遠矚,建立工廠也必須迫在眉睫。合則兩利、鬥則俱損的局面,他們會做出正確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