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15 激烈反應

  可皇帝卻反其道行之,隔三差五就用一次,還次次成功。不知道是朝臣們的腦子突然壞了,還是皇帝掌握了什麼竅門,能讓同一批人來回來去摔倒在同一個坑裡。

  景陽五年四月朝堂裡出了件大事,皇帝下旨撤遼東鎮、遼東都指揮使司,所屬九萬多名衛所官兵悉數返回山海關內,劃歸甘肅、陝西、寧夏、延綏、山西、大同六鎮。

  撤薊遼保總督改山海關總督,統領永平府、順天府邊軍事,節制順天巡撫。擢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按熊廷弼山海關總督,開府山海關。

  原薊州總兵杜松陟山海關總兵,領甘肅、寧夏、陝西三鎮邊軍,巡防山海關至延慶左衛,駐山海關。

  擢貴州左布政使沈一中右都御史,總督陝西、甘肅、延綏、寧夏軍務,開府固原,防秋駐花馬池。

  由此一來,從明初就設立的九個邊境軍事重鎮,延續了二百多年後變成了八個,同時也意味著大明的國土又少了一塊。

  為啥要說又呢?因為這不是第一次丟失,從圖們江以南地區劃入朝鮮開始先後有奴兒干都司、朵顏三衛、關西七衛、河套東勝衛、雲南外夷土司脫離了朝廷掌控,再多一個遼東好像也不是很突兀。

  當然了,有些人是屬貔貅的,吃進去就不能吐出來。在他們眼中領土面積是衡量國家是否強盛的唯一標準,至於說為了維持領土到底付出了多大代價、會對發展造成何種負面影響、有多少百姓因此吃苦喪命,根本不予考慮。

  而且這種人的數量還不少呢,當皇帝在大朝會上宣佈這個決定時,立馬就有十多位朝臣當面提出堅決反對,無論如何解釋也難以達成一致。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很多平日裡志同道合的同僚此時卻突然陷入了詭異的沉默狀態,連有事沒有就找機會互相攻訕的敵對派系也偃旗息鼓了,很默契的保持了一致,誰也不出面附和。

  於是這十多位急於表現、想主動邀請廷杖換取名望的官員就成了孤家寡人,改口或者退縮都沒了機會。好在皇帝宅心仁厚,既沒打也沒罵,只問了他們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