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16 威嚴受損

  比如某某某位高官犯了某某某種大逆不道之罪,皇帝秉公執法予以嚴肅處理,絕不姑息云云。最典型的就是張居正,前腳剛死後腳就被彈劾貪濫僭奢、招權樹黨、結交宦官馮保把持朝政、三子皆中高第等,奪爵抄家。

  可是這次景陽皇帝沒遵循慣例,居然把這十多位官員為何被查、打算如何處理全給一五一十抖落出去了,讓全國百姓都知道了真相。

  雖然說朝臣們也不待見這些被查處的官員,但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如果以後都這麼幹,當官的風險就會大幅度提升,難免下一個就得輪到自己頭上!

  “《半月談》危言聳聽、譁眾取寵!”

  怎麼辦呢?讓皇帝下旨把《半月談》查封顯然有難度,主要是人家沒說瞎話,總不能和皇帝說我們心裡害怕吧。而皇帝向來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想毀掉《半月談》怕是要付出非常高的代價,暫時沒人能出得起。

  其實就算真把《半月談》查封了,在民間造成的影響也很難挽回,老百姓就喜歡看這類懲治貪腐、秉公執法的段子,越掩蓋越麻煩。

  於是另一份與《半月談》齊名的報紙發言了,立場和觀點還是一如既往的對立,措辭毫不留情,手段還非常巧妙。沒有逞口舌之利,也不再玩弄華麗的辭藻,而是抓住了問題的根本予以批駁。

  確實有十多位官員因為當朝頂撞皇帝而被關押,但經過三法司初步查實大多數還是清白的,沒有貪贓枉法的行為,等皇帝氣消了應該就能放出來,官復原職有困難,致仕回鄉很可能。

  那三法司最終會不會違背皇帝的意思輕判這十多位官員呢?答案很讓洪濤鬱悶,他們不光輕判了,還一家也沒罰沒。

  原因很簡單,按照大明律這些官員誰也夠不上充軍抄家的罪過,不光不能依照旨意處罰,還要懇請皇帝對臣子寬容大度。看不慣就貶為庶民放其回鄉,沒必要因為工作上的摩擦就喊打喊殺。

  這麼明晃晃的抱團對抗洪濤能答應?還真答應了,最終這十多位官員只有一人因為區區幾百兩銀子和老家的兩所宅院以及八十畝田產被充軍抄家。其餘諸人全部貶為庶民,令其歸鄉閉門反思,連個永不錄用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