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26 遼東鎮

  長城,不錯,如此龐大的城牆不該屬於任何城市,只有古代農耕民族為了抵禦遊牧部落的侵擾用一磚一石壘砌起來的邊牆才會如此雄偉且孤獨。

  可惜的是不光人有高低貴賤,長城這個死物件居然也從一出生就註定了命運。後世一說起長城,絕大多數人就會想起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的明長城,有些重點關隘還成了旅遊勝地,常年接受後人的瞻仰。

  這段長城雖然也是明長城,卻命運多舛。建的時候規格就比同胞兄弟低不少,除了重點關隘很多城牆都是用碎石壘砌。

  它叫遼東鎮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鴨綠江,全長2000多公里,沿途設置21座關城,幾百個邊臺,陳兵數萬,日夜守護著京師東側。

  鴉鶻關,為成化四年遼東副總兵韓斌所建,位於託合倫河谷地的三岔口,兩側山勢陡峭巨石嶙峋,前中後三座關城相距一里,又稱三道關。

  入關向西南70裡是遼東重鎮清河堡,出關向東北80裡至建州衛赫圖拉城,是遼東地區和建州女真各部的交通要道之一,也是朝鮮使臣入貢的必經之路,溝通東西、縱貫南北,實屬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的薩爾許之戰中,遼東總兵李如柏率領的3萬明軍就是從鴉鶻關出長城,準備與其它三路兵馬合圍赫圖拉城。結果其餘三路明軍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唯獨李如柏這一路安全撤回了鴉鶻關內。

  往日的鴉鶻關守備森嚴,三百多名邊軍日夜巡視於關城之上,如遇敵情,呼吸間便可點燃附近的三座烽火臺向清河堡示警,幾個時辰之內便會有上千援軍趕到。

  但今日卻靜悄悄恍若睡去,除了關頭上的旌旗被熱風吹拂得有氣無力,到處都看不到守關兵將的身影,甚至連城門也未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