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30 遼東鉅變4

  只要聽到邊民投訴附近山林裡有不明身份的人群出現,馬隊轉眼就到,不由分說見人就砍。至於說是不是邊軍假扮,或者是邊民迷了路,全然不管。

  總兵的命令說得很清楚,各寨堡邊軍都有旗號,邊民則會沿著驛道行走。除了打著旗號的邊軍和驛道上行走的邊民,在山林裡出沒就全是盜匪。

  平日裡的盜匪還可以抓捕審訊再交由府縣定罪,但趁機發國難財的必須當場格殺,以此來警告其他人不要效仿,否則這種現象永遠無法杜絕。

  一旦邊民全都入了關,袁應泰和杜松就不用操心了。從山海關一直到天津衛,沿途早已設置好了若干邊民接待站。

  有一部分是皇莊和御馬監的草場,剩下的則是各地廟宇。按照規模大小指定了安置人數,短時間容納七八萬人應該不成問題。耗費的錢糧先讓當地縣衙預支,待到秋稅之後再由朝廷統一補齊。

  啥?沒錢沒糧!此時誰要是敢說這種話,立馬就會被皇帝下令關進詔獄。放棄遼東每年可以給朝廷和各地省下好大一筆開支,尤其是負責向遼東運送軍糧的省份,怎麼還能說沒錢呢?

  這不是明擺著和朝廷唱對臺戲嘛,其心可誅!搞不好是被北虜和建虜收買的細作,故意破壞朝廷大計,必須仔細審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記花賬少支多報藉機賺一筆?也別想,各地接待站全由內官負責,皇帝為此特意把南京宦官抽調得七七八八,連北京紫禁城裡也走了一少半。

  所有邊民的戶籍登記和賑濟糧的發放都由宦官監督審核,即便想借機發點國難財,光靠地方官肯定是沒戲,必須還得拉上宦官一起操作。

  問題是大家原本全都互不相識,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短時間內很難做到能沆瀣一氣貪墨賑濟糧的默契,風險有點大。

  當然了,誰也不能保證沒有要錢不要命的,洪濤此舉僅限於抬高犯罪成本,沒指望能杜絕貪腐。這是刻在人類基因裡的屬性,永遠也不可能降到零,天王老子帶著天兵天將下凡盯著同樣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