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31 借題發揮

  可這種話聽在洪濤耳朵裡就和放屁差不多,風聞奏事、拿起嘴就說是科道官的本職工作,內閣大學士則是幫皇帝出謀劃策解決問題的職務,啥時候自降品級混成言官了!

  “裁撤遼東鎮一事乃聖斷,陛下想來已有穩妥之策,臣等領命便是。”面對明顯帶有揶揄味道的責問,沈鯉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給頂了回來。

  建議是你提的,決策也是你下的,執行者還都是你的親信,明擺著不把滿朝文武當回事。怎麼著,遇到難題解不開想起我們來了?

  別,誰拉的屎誰擦屁股,有本事你就再靈光一現力挽狂瀾,沒本事那就等著出亂子吧,當臣子的做不了皇帝的主,您請!

  “諸公也是這個意思?”面對如此赤果果的挑釁洪濤倒是沒急眼,用眼光掃了掃其餘幾位大學士,等待他們表態。

  “……”

  “陛下睿智多謀,臣拍馬難追。”

  “皇上高瞻遠矚,思慮甚遠,臣自愧不如。”

  “老臣以為,把半數以上遷往川陝,餘下就不足為慮了。”

  面對皇帝若有所思的目光,葉向高、方從哲、李戴選擇了低頭不語,李廷機、吳道南則明確表態站在沈鯉一邊,三比三涇渭分明。

  剩下一個翁正春既不算皇黨也不屬於文官集團,他是真想在任上有所作為,怎奈當了二十年翰林,沒有一天執政經驗,肚子裡除了經史子集空空如也,想破了腦袋也只有嚼太祖皇帝吃剩的饃,打算再來次湖廣填四川。

  對於這個場面洪濤還是挺欣慰的。沒白白努力了六七年,總算是有點成績,至少在內閣裡已經形成了勢均力敵,不用整天聽這群無君無國,只想著個人榮譽和家族利益的傢伙們唱高調了。

  返回頭來想一想,也挺替便宜老爹萬曆皇帝鳴不平的。他可沒有前知五百年後曉五百載的本事,更無法打破時代禮法的束縛,面對這麼一群蒸不熟煮不爛死鴨子嘴硬的玩意,只能選擇自暴自棄不聞不問,結果還成了背黑鍋的。

  “嗯,沈閣老這話說得好!王安,把這句話記下來,時刻提醒朕以後做事一定要思慮周詳,少給大學士們添麻煩。但今後誰若不肯領命,領了命拖延推諉,就是信口雌黃欺矇君上,大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