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52 一朝天子一朝臣2

  唯一相同之處就是都願意與西番僧人交往,多聽一聽大明之外的奇聞軼事,然後再和身邊發生的事情比一比,從中找出優劣予以辯駁,加深對世界的認知。

  也正是這個特點,讓楊廷筠的答卷受到了皇帝賞識,在當面問對之後,得知其拉丁文已能和番僧日常對話,力排眾議,堅決要把其從四品副市長提拔到教育、外交及民族事務部部長的位置上來。

  理由很簡單,只有一句話:朕尋遍了朝野上下,能像楊廷筠一般主動睜開眼看世界,且看過之後用心琢磨還有所得者,萬中挑一!

  洪濤的意思很明白,禮部除了管理著國家教育和宗教事務之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外交。

  如果找一些連西番人來自何方、文化與大明有何不同都懶得深究的官員主持工作,根本也就別聊什麼外交了,一群井底之蛙。

  刑部尚書意外又不意外的由原刑部右侍郎沈應文擔任,為啥說意外呢,因為在前兩次廷推的時候他就是候選人之一,結果寫的履職報告被皇帝否了。不意外則是刑部左侍郎一直空缺,按資排輩本該由他接替蕭大亨。

  難道是洪濤糊塗忘記了,或者這次的答卷成績優秀?真不是,主要是洪濤看遍了十幾答卷結果全都不滿意。古代人對律法的認識都差不多,與後世人截然不同,想找到一個超前的很難,只能矬子裡拔將軍。

  不光刑部尚書如此,左都御史的情況也差不多,本著用熟不用生的原則,只能由原來的左副都御史許弘剛升任。

  但在大理寺卿的人選上皇帝的最終選擇真是把所有人,包括親信和對手全給驚到了。新任大理寺卿居然是東林書院創始人之一,顧憲成的親密夥伴,在士人之中有著高顧之稱的高攀龍。

  如果說楊廷筠升到禮部尚書算是火箭速度,那高攀龍就屬於光速了。此前他沒有任何官職,只是進士出身,曾經當過八品行人,一下子蹦到了正三品的大理寺卿,太過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