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94 為國取士

  來自廣東、福建的考生對廣東這幾年發生的變化不光知道可能還親身體驗過,廣西和浙江的部分考生也通過不同渠道聽說過。所以回答起來能抓到點脈絡,不會無的放矢。

  而來自其它地區的考生面對新鮮事物,既沒見到過也沒聽說過,腦子裡根本沒有概念,大多數回答的都是驢唇不對馬嘴。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四個字,李贄新政!

  李贄是景陽三年八月被任命為兩廣總督的,十月抵達之後馬上開始推廣番薯、番麥和甘蔗種植,同時對建造榨糖廠、釀酒廠也予以鼓勵。

  只用了一年時間,兩廣地區的農業沒啥起色,可對外出口金額翻了好幾番,連帶著廣東、福建和廣西東部地區的手工業也一起繁榮了起來。

  去年初,當袁應泰和李如梅聯袂赴任廣東之後,新政鋪開的速度馬上加快了不少,不光讓手工業更上一層樓,還把番薯和番麥不佔好地、少佔勞力、產量穩定的特點發揮了出來,帶動農業數據也有所提升。

  除了少部分官員之外,大部分地方官和百姓根本不知道新政背後站的是皇帝,甚至不知道有新政,他們只關心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誰讓他們吃飽飯、掙到錢,誰就是好官。於是李贄就從胡搞亂搞的外鄉人,變成了當地人交口稱讚的青天老爺,絕口不再提當年的咒罵和抵制。

  此時新政在廣東,尤其是肇慶、廣州一帶屬於潮流所向,從農戶到商人、從地主到士紳,誰要是沒挖空了心思去琢磨該怎麼多種點李總督所說的經濟作物、開辦個工廠啥的,誰就會被人戳脊梁骨,罵成二傻子。

  就算還有一部分比較保守的地主士紳工匠農戶不願意嘗試新生事物,也不再敢像以前那樣公開反對,只能躲在家裡和親朋好友偷偷說。

  面對桌上策問答卷,洪濤遲遲沒有做出批覆。它們是讀卷官用了一整天時間從幾百份答卷裡精挑細選出來的,到底誰該獲得第一要由皇帝最終拍板。

  洪濤把前十名的答卷都看了一遍,也覺得這三人略勝一籌,不過再想細分出一二三,光靠答卷上的差異已經難以區分,必須得加上點別的因素,比如人脈、陣營、家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