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61 喜訊連連

  這還不是最終產能,如果需要他能在一年時間內再進行二期甚至三期擴建。只要工匠夠用,可以讓產能翻倍再翻倍,無論海河機械廠如何擴建,原材料問題已經徹底解決了。

  皇帝一高興,李之藻的官職前面又多了資治少尹的散官頭銜和亞中大夫的勳號,賜鬥牛服。至於說官職,暫時沒法動。工部營繕司郎中已經是能指揮具體工作的最高官職了,再往上的左右侍郎和尚書全是玩人不玩活的存在。

  真把他這種技術型官員留在衙門裡整日審批公文,與同僚、上司、皇帝互相算計,整個人用不了幾年就該廢了。大明朝廷不光不缺虛頭巴腦的職業政客,還太多了。

  可能是嫉妒李之藻獲得的殊榮,不到一旬又一個喜訊從海河機械廠傳來。經過一年多的攻關、試製、改型,珍倪紡紗機終於定型量產了。它有36個紗錠,效率是傳統紡紗機的十二倍,且質量不降反升。

  雖然說一款紡紗機的貢獻看著沒有集採煤、採礦、選礦、煉焦、鍊鐵、鍊鋼於一身的灤州鍊鐵廠大,但它的出現依舊可以帶動整個產業的升級,功勞也不小,所以也得獎勵。

  “陛下,松江府的紡紗廠已經建好了,就等著紡紗機開工呢。能不能讓徐、王兩位郎中先過去一個,一邊安裝機器一邊培訓工人?”就在皇帝和內閣商議徐光啟和王徵的散官和勳號時,葉向高一臉諂媚的提出個小建議。

  “建好!這才幾個月就建好了?珍倪紡紗機可不比作坊裡的紡紗機,隨便找個平整地就能開工。這東西要有廠房遮風擋雨,地面還要非常平整,最好是用水泥鋪墊,再找好水平才成。”

  洪濤以為內閣大學士們看到別人授勳心裡著急,也想表功,非但沒獎勵還非常嚴肅的提出了批評。辦廠就是辦廠,千萬不能搞成向誰誰誰獻禮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