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63 南洋總督

  廣東、福建是南洋總督的職權管轄範圍,掰著手指頭算算當地主要官員都是誰,又屬於哪一派,就知道為什麼這個總督不好當了。

  廣東左布政使袁應泰,在景陽二年就被皇帝提拔到遼東巡撫位置上,從此之後一直為皇帝賣命且一路高升,屬於最堅定的保皇派,非常受器重,任何人去當南洋總督,也得先和他搞好關係,想指手畫腳基本不可能。

  而廣東行省經過李贄的多年經營,再加上袁應泰和李如梅的後來居上,當地官場已經成了保皇派的天下,外人很難插進手去。

  相對於廣東而言福建官場好像更容易擺佈些,左布政使丁繼嗣、右布政使金世俊、左參政左光斗、都指揮使郭振明,不是剛剛獲得晉升就是外調而來,椅子還沒坐穩。

  可是仔細捋一捋這幾位的履歷就會發現,除了丁繼嗣之外其他三位也都不簡單,絕對不是能輕易拿捏之輩。

  金世俊和左光斗是景陽三年(1607)由皇帝親自出題殿試的二甲進士,先做了中書舍人,轉年分別到太原和汝州修建水利,看起來很像是被從中央貶黜地方。

  誰承想三年之後這兩人突然又被皇帝想了起來,直接遷進到福建任參政和參議。這時候兩人就有點露出獠牙了,不光學著廣東那邊的方法推行新政,還根據當地情況獨創了不少手段。

  原來的福建左布政使朱運昌剛五十多歲,正值壯年,卻在任上突然以生病為由主動請辭回家,肯定有對放開海禁不贊同的因素。

  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被這兩個傢伙在政務上苦苦相逼,既不想把步子邁的太大,又不敢為了工作與皇帝作對,乾脆還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算了,把位置讓出來,免得礙眼。

  那皇帝為啥不直接讓金世俊或者左光斗當福建左布政使呢?按到政務一把手的位置,豈不是對推廣新政更有利?

  這就叫政治智慧,或者稱為蔫壞。金世俊剛剛39歲,左光斗只有37歲,不光年齡太小,做官的履歷也太淺,硬是推上一省藩臺的職位,不光朝堂裡會議論紛紛,也很難讓當地官員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