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75 圖上談兵3

  這條路臣雖然沒走過,卻聽大哥講起駐守山海關時曾遣家將出關聯絡朵顏三衛。據說是沿著山間穀道與河岸向北,雖崎嶇曲折,車輛輜重無法通過,少量人馬還是可以的……大概就是這裡吧。”

  李如樟所說的線路地圖上並沒被完全標示出來,只有關口以外的區區十多里,看起來測繪人員也不曾深入。不過不影響他認識,所謂的家學淵源這時候終於有用了。

  “遼東鐵騎裡面可有人識得此路?”洪濤並不完全相信李如樟的陳述,他只是聽說也沒走過,牽扯到上千條人命,真沒法僅憑几句話就行動。

  但也不是完全不能信,所謂的家將就是原來的遼東鐵騎,遼東鎮裁撤之後他們也一起撤回了關內,只不過沒有再成建制的加入邊軍行列,而是被海軍、錦衣衛和御馬監勇士營給瓜分了,剩下幾百人基本都在海戶司接受甄別和掃盲。

  “臣記得幾人曾跟隨在大哥身邊,他們應該走過。”

  “嗯,把人名寫下來。王承恩,派人拿著名單去錦衣衛、御馬監和海戶司仔細查訪。”光有李家的堪輿圖洪濤還是不太放心,如果能有人走過就比較靠譜了。

  “如樟,大淩河附近可有內喀爾喀部的聚居之地?”但光有出關的路線還不夠,此次只是試探性搗亂,不宜過於深入,最好能找個相對近一些的高價值目標突襲。

  “出界嶺口二百三四十里有一屯堡,屬營州中屯衛,緊鄰大淩河。雖已荒廢多年,卻水草豐美,從朵顏三衛起就是蒙古貴族聚居過冬之地,內喀爾喀五部想來也不會棄之不用。”

  一聊起行軍作戰,李如樟的話明顯多了起來,而且對關外比較熟悉。其實自打明朝建立,這些地方本就是屯田衛所,進進出出很平常。

  “……朕如果交與你2000陸戰隊,每人配三馬,只帶十日糧草偷襲此處,可能成行?”二百多里路聽上去不遠,也就是北京城到天津衛的距離,但山路比不得平道,行走起來會艱難很多。https:/

  洪濤心裡默默算了算,按照當年在湟州與西夏人作戰的經驗,騎兵在山路上每日頂多行進60餘里,來回8天左右,加上2天的作戰時間正好10天。這也是目前單兵三馬能攜帶的口糧上限,還不包括馬匹食用的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