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80 沒錯,就是我們乾的!

  遊牧民族向來是逐水草而居,夏天有夏天的草場,冬天有冬天的營地,有時候還要整族整族長距離遷徙,所謂領地牧場,基本都是臨時性質的。他們的財產就是羊群、牛群和馬群,哪兒合適羊群馬群的繁育,哪兒就是家。

  這種遊牧習俗很利於作戰,沒有定居點和城市,就沒有需要死守的弱點,幾乎全民皆兵,後勤壓力相對輕很多,非常善於大規模轉移和穿插,常常可以以少勝多。

  不過凡事總有兩面性,遊牧遷徙的生活方式,註定了他們無法發展大規模工業和手工業,很多生活物資都無法自產,只能靠交換。

  但日常生活又離不開這些東西,比如說鐵鍋、鐵壺、瓷器、布匹、鹽巴、茶葉,還有經文、書籍等等。而農耕民族恰恰最擅長製造這些東西,卻不太會大規模飼養牲畜,尤其是馬。

  乍一聽這個問題好像很容易解決,遊牧民族用羊和馬去換農耕民族的手工產品和農產品,兩邊互通有無,不就兩全其美了,何必非要打打殺殺呢。

  但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卻非常複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交易不對等。遊牧民族能用來交換的物品太少,或者叫價值比較低,無法以對等的價格換取農耕民族的產品。雲九小說

  先看看遊牧民族可以拿出來用於交換的貨物是什麼吧,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羊,然後是馬,還有動物毛皮以及少量的金銀寶石。

  羊,在農耕民族眼裡就是肉,屬於可有可無。沒有羊肉他們依舊可以從其它動物身上獲取足夠的蛋白質,比如豬、牛、雞鴨、魚等等,所以價值不是很高。

  動物毛皮和金銀寶石倒是很值錢,無奈產量太少,遊牧民族也不太會尋找礦脈大規模開採。其實會也沒大用,遊牧民族不具備足夠的剩餘勞動力用於勞動密集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