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86 混不下去了

  靠著家庭背景他接觸到了不少當地官員,甚至還有朝中大員,準備為走上仕途做鋪墊。但漸漸地他發現這條路有可能走不通,皇帝和朝臣們的所作所為好像無法讓國家強大,而靠著自己的能力應該也無法左右時局。

  於是青年時期的周道登並沒有一腔熱血,反而未老先衰,對十年寒窗一朝高中光宗耀祖完全失去了興趣。可他畢竟還是個凡人,拗不過家族的力量,只能按照長輩們被安排好的道路前行。

  進入仕途之後,周道登很快就堅定了之前的判斷,即便皇帝正在努力革陳推新,並取得了一定成績,在他看來只是迴光返照。僅靠少數保皇派是鬥不過滿朝文武的,這一點在歷史上已經被無數次證實過,再試一次也是枉然。

  不過有一個人很讓他從內心欽佩,那就是海軍總督袁可立。站在他的角度上看新政的主力並不是皇帝,也不是兩廣總督李贄,恰恰就是袁可立。

  如果沒有海軍給予保皇派足夠的支持,別說推行新政,類似的旨意怕是都出不了紫禁城。同時也等於把所有罪責都擔在了肩膀上,一旦新政失敗,皇帝只要向文官集團服軟就沒什麼大礙,袁可立卻必須身敗名裂。

  從內心裡講,周道登也想成為這樣力挽狂瀾的英雄人物,哪怕最終落得個粉身碎骨。然而他自問不具備袁可立的勇氣和魄力,想一想妻兒,再想一想家族,就連試一試的膽量也沒了,只能暗暗為袁可立祈禱。

  怎麼說呢,周道登並不覺得景陽皇帝是位明君。首先就是不夠聰慧,歷史上但凡有些作為的皇帝,都會在年輕時就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天賦,比如漢高祖、唐太宗,即便出身最落魄的明太祖,也被稱為相貌奇偉。

  可是景陽皇帝既談不上天賦也找不出奇偉,非要用一個詞形容的話就是平平無奇。據說在當太子之前連成系統的啟蒙都不曾有過,即便當了太子,也是皇帝與文官集團互相角力的結果,與其本人的能力基本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