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87 工業基地

  為啥非要促進天津衛的繁榮,很簡單,這裡已經被列為未來最大的工業基地了。除了已有的流光齋玻璃廠、海河機械廠、海河造船廠和時間工坊,下一步還會增加毛紡廠、染料廠、皮革廠、制鹼廠、化肥廠等等。

  另外像機械廠、皇家火藥廠也得拆分成兩部分,把民用和軍用嚴格區分開來。以海河為界,河北岸是軍工廠,民用設施一律建在河南岸。

  把天津衛當做工業中心,是洪濤當太子之前選擇好的,登基之後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調查,最終還是沒發現更合適的地點。

  從國家戰略層面講,北方做為防禦重心,至少需要一座大型工業城市從全國調集資源與人口。這個工作本來讓京城幹最合適也最便利,可皇城不好搞得整天烏煙瘴氣,天津衛幾乎就是京城的影子,代替首都乾點髒活累活義不容辭。

  從國家經濟佈局出發,天津衛一旦工廠越來越多,人口自然而然也會越來越集中,商業、服務業和手工業雲集,資本會很快跟進,迅速製造出一片繁榮。

  這種繁榮還會帶動周邊地區的配套產業逐步升級,隨之產生輻射效應,進一步吸引人口,為下一步開發遼東打下基礎。

  在天津衛以東200多里就是李之藻正在建設的灤州鍊鐵廠,說是廠,其實是集採煤、挖鐵、煉焦、鍊鐵、鍊鋼、鑄造、重化工等一系列配套產業的重工業基地。

  這裡產出的煤、焦炭、燃料油、鐵錠、鋼坯、鑄造粗胚、鐵渣水泥等等,都將做為原材料順著灤河入渤海,再由海路運往天津衛進一步加工。

  有了天津衛的輕工業和機械加工產品以及人口數量,又能促進灤州重工業基地的發展,讓輕重兩個工業基地產生有效聯動,互相促進增加效率。

  從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上算,天津衛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不光有海港還是運河的北樞紐,再依靠著京城四通八達的驛道網絡,方便原料進入和產品輸出。

  最主要的一點還是安全,第一座工業基地必須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半點不能受其他勢力干擾。眼下全大明最安全的地方只有一個,天津衛。這裡是海軍都督府所在地,又靠近京城,皇帝的命令就是唯一,誰也插不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