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88 美中不足

  陸戰衛的作戰方式並不以近身冷兵器肉搏為主,甚至沒有裝備近戰武器,急眼了只能輪著行軍鍬拼命。所以對盔甲的需求不是很高,能防禦住弓弩吊射即可。魚鱗甲配鋼製飛碟帽,差不多夠用了。

  “但朕在你們兩家的奏報裡都未見過四腳釘的字樣,是無效還是沒使用?”徐光啟和王徵的奏報上個月就送進來了,但和李如樟的奏報一樣,都缺一種武器的使用報告,四腳釘,或者叫鐵蒺藜。

  在如何對付騎兵方面洪濤不敢說是專家,也得算很有心得。當年的西夏和遼國都以騎兵著稱,也都在自己手下吃過大虧。除了武器有代差之外還有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鐵蒺藜。

  別看這種武器很早就出現了,各國也都有使用,但效果遠不如自己改造的明顯。差距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就是成本。像鐵蒺藜這種類似地雷的被動型防禦武器,靠的主要不是威力,而是數量。

  永定河鍊鐵廠很早就弄出了專門鑄造鐵蒺藜的模具,直接用鋼水澆築,生產速度很快,成本極低,質量比此時的同類產品強多了。畢竟是鋼的,重量更輕、更鋒利,無論人和馬只要踩上必須受傷。

  雖然洪濤無法親自上陣指揮作戰,卻喜歡按照自己的理念為前線將士設計作戰武器,其中鐵蒺藜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也就很希望聽到它的戰果。

  “……那些蒙古牧民一觸即潰,臣還未來得及使出絕招他們就下馬投降了。”一聽到四腳釘的名字,李如樟臉上的笑容就有點凝固。

  堂堂大明皇帝,仁慈聖明的化身,怎麼幹點啥都透著一股子猥瑣呢。雖說在戰場上以勝利為最高追求,可是能正大光明的獲勝,何必非要在私底下搞那些見不得光的小伎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