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89 新人新船

  這種由皇帝親自設計並命名為秦級的戰艦,除了用料更高級之外,還在船體比例、內部結構、船帆形狀、索纜系統方面做了全方位的改進和創新。

  更大的長寬比與更鋒利的船體橫截面,可以提高轉向能力與大洋適航性;新增的肋條與加厚的船板使船體更堅固,增加了抗海浪衝擊和炮彈攻擊的能力。

  最大的改動就是帆,目前的戰艦不算船艏斜桁是三根桅杆,佈局從前到後是橫、橫、橫加斜,前桅杆和主桅杆各有三層橫桁帆,後桅杆是一層斜桁帆和一層橫桁帆,船艏斜桁上有兩面小支斜索帆和一面平時不怎麼使用的大球帆。

  秦級戰艦的桅杆佈局沒怎麼改動,但帆型變成了橫、斜、斜,前桅杆三層橫桁帆,主桅和後桅杆取消了橫桁帆,由兩層支索三角帆代替,艏斜桁支索帆和球帆保留。

  為什麼做這種改動,皇帝做出了詳細解答。他說海軍舊戰艦和大部分歐洲戰艦、武裝貨船,都屬於全裝帆型,橫方帆占主導地位。

  這種帆型非常適合在順風和側後風狀態下飈高速,推重比高,能裝載更多貨物、武器和人員。但遇到逆風或者風向不穩定的情況,動力會明顯減弱,轉向和掉頭非常吃力,要不停收放橫桁帆調整帆向。

  在阿拉伯海域和地中海南部,還流行著一種以三角帆和斜桁帆為主的帆船,其特點與全裝帆正好相反,操作簡單適應各種風向,但推重比小,順風高速性差,不適合用於排水量大的船隻。

  秦級戰艦的帆型皇帝說叫混合型,說好聽點叫博採眾家之長,說難聽了就是大雜燴。前桅杆的橫桁方帆有順風推重比大的優點,主桅和後桅的斜桁支索帆則繼承了三角帆的靈活已操作特性,中庸也。

  對於這種解釋,袁可立當場就提出了質疑,如果秦級戰艦在順風的時候不如全裝帆型跑得快拉的多,逆風時又不如全裝三角帆跑得快轉向靈活,這不等於遇到歐洲橫帆戰艦吃虧,碰見阿拉伯三角帆戰艦依舊吃虧,要它何用啊!

  但皇帝的回答很巧妙,也很無恥。他說作戰勝負往往不是比誰的優點突出,更多時候取決於誰的缺點少,誰更容易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