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92 陸軍2

  “朝臣們不會輕易同意朕手裡再掌控一支軍隊,索性就不去麻煩他們了。工廠裡的工人就是兵源,由你負責組織、訓練,但先不要稱為陸軍,叫護廠隊。”

  要論如何在古代鑽空子打擦邊球瞞山過海暗度陳倉,洪濤還是很有心得的,畢竟實踐了好幾輩子,已經熟能生巧了。當然了,這也不是他的發明,而是世世代代的積累,借鑑而已。

  “陛下要借義兵之名,仍舊需朝廷准許,不知臣該以何理由招募?”聽了皇帝的解釋,李如樟好像有點懂了,又好像不太懂。

  這一招他熟啊,啥護廠隊,不就是義兵嘛。李家的遼東鐵騎名義上拿的是朝廷錢糧,可實際上與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都沒關係,完全就是私兵。

  也不光是李家,很多大家族,尤其是靠近邊境的武將世家,都會以各種名義僱傭私兵。規模小點的只能看家護院,規模大的可以防患匪盜安定地方。

  要問朝廷允不允許私人豢養軍隊,咋說呢,明朝中期以前肯定是不允許的,那時候大明的軍隊只有衛所,從中選拔精銳組成邊軍和京營,算是常備軍。

  土木堡之變葬送了朝廷的大部分精銳部隊,衛所一時半會挑不出來可用之兵,只好從民間招募,於是私兵的口子算是被打開了。

  等到倭寇橫行的嘉靖一朝,衛所制度已經爛透了,戰鬥力還不如盜匪。朝廷為了消滅倭寇,只好鼓勵各地豪紳組織私兵,比如戚繼光的戚家軍就是百分百的私兵。

  但招募私兵也不是誰想招就招的,先得有充分的理由,比如當地發生了民亂或者匪患、邊患什麼的,得到朝廷准許之後才可以實施,且數量會受到限制。

  待到問題解決之後,朝廷有可能會留下一部分私兵加入邊軍,算是轉正,其餘的要全部解散,李家的遼東鐵騎就屬於被收編的一類。

  皇帝借護廠隊名義訓練陸軍的辦法可以解決士兵來源,卻找不到合理的藉口。自打放棄了遼東鎮,無論蒙古還是女真的威脅都降低了不少,靠邊軍就能應付,沒必要再從民間招募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