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97 日本和尚2

  雖然一大一小、地位懸殊,但這兩座廟卻因為一個人而出名,他叫織田信長,日本史上的戰國三傑第一傑,為統一日本立下汗馬功勞

  萬曆十年,幾乎要完成統一大業的織田信長輕裝簡從路過本能寺,並在其中下榻,結果當晚被手下將領明智光秀率領的幾萬人馬包圍,力戰不敵,引火自焚於寺內。

  接下來他的另一位大將羽柴秀吉從前線撤軍,掉頭攻打明智光秀,並將之順利擊敗,從而才有了戰國三傑中第二傑,豐臣秀吉。

  有道是廟小妖風大,這次政變直接改變了日本戰國時代的走向。如果織田信長不死,說不定後世的日本就沒有天皇了。傳說他有意廢掉天皇,這可能也是明智光秀造反的原因之一吧。

  本願寺出名的比本能寺還早,但織田信長依舊是主角之一,雖然是最終勝利者,卻也贏的不是很容易。由此可見,這位日本梟雄可能和寺廟相沖,如果遠離寺廟說不定可以多活幾年。

  那麼一座寺廟,就算規模再大能有多少和尚,怎麼可能和織田信長對壘,還添了不少麻煩呢?這事兒吧,如果放在古代中國和誰說誰也不會信,但在古代日本不光可信,還特別正常。

  原因只有一個,古代日本和中國古代的寺廟雖然都信奉佛教,但在屬性上早就相去甚遠了。古代中國的寺廟不管規模多大,也僅僅是統治者用來維護權力的手段之一。古代日本的寺廟,則已經是統治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它不光擁有領地、佃戶,還可以豢養僧兵,並且很多貴族和政客落魄或者戰敗之後都選擇到寺廟裡隱居,一般就不會被對手趕盡殺絕了。

  從鎌倉末期開始,古代日本社會里等級分明的貴族制度就開始逐漸瓦解,越來越多的農民、地方豪強、武士和僧侶組成武裝集團對抗越來越貪婪的領主,這種現象在日本歷史裡有個特定的名詞,叫做“一揆”。

  織田信長實際上也是靠著由下至上的一揆組織起家,這種行為在當時被稱作以下克上。但當他勢力壯大有了地位之後,反過頭來又是鎮壓一揆組織最堅定的。這倒也說得通,同行是冤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