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18 三大營的覆滅3

  “三大營自打掉頭逃跑那一刻起就已經死了,朕不是沒給機會,但他們自己沒把握住。記住,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很多岔路口,每次選擇向哪邊走都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怪不得別人。”

  有辦法解救嗎?說實話還真有。如果洪濤此時命令城牆上的幾十門火炮提前射擊,女真人可能就顧不上追殺這些潰兵了,最次也能給潰兵們贏得一段逃跑的時間。

  但洪濤不想這麼做,和幾萬潰兵的生命比起來建立陸軍的機會更重要。雖然因此會白白損失幾萬條生命,甚至會落個冷酷無情的罵名,但在之後的幾年、十幾年裡又會挽救很多人的生命,數量肯定比幾萬多。https:/

  啥叫理性呢?就是始終以道理、邏輯和計算結果為準則的思維方式,任何思想、事物與這些參數相悖都是錯的,包括人。

  啥叫政客呢?就是始終以權力、利益和自身得失為準則的思維方式,任何思想、事物與這些參數相悖都是錯的,包括人。

  從這個角度理解,過於理性的人和政客是一路貨色。他們追求的不是尋常人看到的善惡對錯,而是純粹理性計算的結果。

  犧牲十個人,挽救十一個人。假如忽略掉個體差異和特殊性,理性的人和政客就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因為這樣能多活一個人,是賺的,是有利的,也就等於正確。

  “不過朕有好生之德,打算再給他們一次機會。王之楨,讓人升起千斤閘,打開城門。入城的潰兵由府衙役押解到明致坊草場和貢院中看押起來,凡有鼓譟鬧事者斬立決!”

  可是話鋒一轉,冷酷無情的帝王又成了捨身為民的聖君,居然要冒著城破身死的風險挽救外面的上萬潰軍。雖然沒說赦免,也算是法外開恩了。

  “陛下,這怕是……”要說人這個玩意吧,真摸不準脈絡,剛剛還滿臉不忍、滿嘴憐憫的王之楨,一聽說真要打開城門反倒猶豫了。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啊。若是建虜入城,更多百姓要受塗炭,江山社稷危矣!既然三大營已然不保,新軍之事可從長計議,臣以為也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