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23 新與舊2

  但為了防止朕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每次對外作戰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收益。如果達不到三次,朕自動放棄發動對外戰爭的權力,以後新軍的所有調動都必須做到多數人通過才可成行。

  空口無憑,如果眾愛卿同意朕的辦法,可以將其編入大明律,還可以由聖旨昭告天下。不過朕身為天子,必須要有點特權,為新衙門起名責無旁貸,就叫做總參謀部吧!”

  雖然藉著三大營被打殘的機會強行建立新軍也可以,不過那樣一來就等於把君臣雙方完全對立起來了,以後每一天都要在不死不休的激烈對抗中度過,損耗有點大。

  洪濤並不想把大明搞成軍政府高壓統治,只要還有的談,能部分求同存異,再讓一步也沒關係。能獲得系統的支持,新軍建立的過程也會順暢些。通過不斷的磨合,說不定還能影響到更多朝臣的想法。

  “……不知陛下打算建立多少新軍,又要幾年才能見成效?”對於皇帝給出的制衡辦法,王象乾暫時沒法做出評價。這麼大的事情不是他能單獨承諾的,但具體細節,做為兵部尚書必須問明白,否則沒法就此展開討論。

  “以目前朝廷的錢糧,新軍不能太多,暫且以三萬為數。如果槍械的產量能跟上,差不多一年左右可以成軍,二年之內就可以出關作戰了。”

  聊技術細節就比較容易了,實際上李如樟已經在著手運作了,機械廠那邊只要拿到訂單,隨時都可以把大部分產品的停下來,專門生產火槍。

  人員更是現成的,就用海戶司的火槍隊和御馬監的勇士營、四衛營為基礎,再從海軍以及各地工廠裡抽調部分炮手和工人為骨幹,先湊個萬把人,陸軍的大架構就出來了。

  所以根本不用編瞎話,在建立陸軍的計劃基礎上略加修改,再打出五成餘量,實話實說即可。

  “如此之快?”可是王象乾聽了之後明顯不太相信,今日的戰鬥場面他算是全程觀摩了,勝利的關鍵並不是兵而是炮。這種火炮的威力太大了,四五十門放在一起用簡直逆天,大羅金仙來了也得被轟成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