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31 論功行賞2

  建虜在城外留下了一千一百多具屍體,捕獲俘虜兩千五百多,暫時押在城東關帝廟中,由順天府衙役和海戶司義軍看守。三大營的潰兵總計收攏了三萬一千多人,都關在明致坊草場,由錦衣衛看管”

  和這幾位太監比起來,錦衣衛指揮使王之楨最是一板一眼,既不像李進忠、張永齡那般誠惶誠恐,也沒有姐濟那樣肆意妄為,問啥說啥。

  “偵騎呢?”

  “都派出去了,總共十二隊,每隊五人。一個時辰之前偵騎來報,建虜殘部分成了兩批,一批向北一批向東,數量都在兩千左右,估摸著現在應該已經過了順義和香河。”

  “嗯,城上的防禦今晚還不能撤,多派偵騎出城巡視,遇到敵情用火箭示警。不光要向東和向北,還要把西邊和南邊也覆蓋全,不可疏忽大意。記住,若有意外,無論多晚也要稟報,朕會派人在北宮門隨時候著。

  明日朝會之後朕會有些新舉措,恐怕會有很多人不樂意見到。你們都驚醒著點,除了朕的手諭任何人也不要信。狗急了會跳牆,此時萬萬疏忽不得。

  如果有人不聽號令,無需奏報,馬上就近通知城上的炮隊和火槍隊,擅闖禁區者無論官階品級,一律先斬後奏!”

  三大營被徹底打廢了,三位和文官集團走得最近的勳貴武將兩死一失蹤。女真軍隊也被打殘了,已經遠離了京城,現在終於能鬆口氣了,但只能是半口。

  歷史教訓時刻提醒著洪濤,每當形勢一片大好時往往危險也會臨近,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前功盡棄。這一仗到底能不能贏,打敗女真軍隊只是表面,本質上還得看明天的御前會議結果。

  如果朝臣們醒悟了,懂得個人利益與國家安危之間存在唇亡齒寒的必然聯繫,願意給與皇帝有限的信任,不強烈反對新軍的建設,自然是皆大歡喜。

  但這種理想的結局實現起來難度比較大,按照以往的經驗推算,還應該斤斤計較各自的利益,再經過一番唇槍舌劍和利益交換,才能勉強達成一種不太穩固的共識。

  問題是該給他們多少利益才能換來軍權呢?洪濤以為給多少也換不來。大明官員是貪得無厭,是缺乏國家精神和民族骨氣,但絕對不傻。他們肯定明白一個道理,如果小命被別人抓在手裡,掙多少錢都等於零。

  軍權就是他們的命,這一點已經被大明的幾任皇帝用無數次實際行動證明過了,所以光靠利益交換完全不夠,是時候拿出另一個籌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