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45 日新月異5

  “吸溜……呸,這是什麼怪味道,有點像蒸鍋胡了,聞著倒是挺香!”

  常爺也不多推辭,端起杯子不顧水熱先來了一大口,砸吧砸吧滋味,不太滿意。估計還是售價鬧的,如果和茶水一樣一個銅板一碗,也就沒這麼挑剔了。

  “咦,店家,來來來!你這碎銀煞是古怪,像是佛郎機人的銀幣,卻小了很多,可是有什麼講頭?”

  茶攤老闆沒搭理常爺的抱怨,把手裡的碎銀子送到了舉人桌上,剛轉身又被叫住。中年舉人正用手指掐著一塊碎銀仔細查看,滿臉全是不解。

  大明的白銀除了官銀之外,各地鑄造的形狀、重量、純度都不太相同,但一般都是整數,比如五十兩、十兩、五兩。這些銀錠又叫元寶,價值比較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次數不太多。

  小額交易的時候一般會使用銅錢,在不同時期銅錢與白銀之間有個相對穩定的比值。但也有例外,比如出遠門,身上就不會帶太多銅錢,都用銀錠代替。

  需要交易的時候商家會有兩種專用工具,銀剪和戥(deng)子。前者負責把大銀錠剪成小塊,順勢查驗銀錠內部是否夾雜了銅或者鉛,然後用戥子稱重。有經驗的商戶往往能根據銀錠的形狀,一剪子就剪下準確的重量。

  如果附近有錢莊那就更省事了,拿著銀錠進去想剪多少就多少,有點像後世去銀行裡換零錢。如果是商戶,也可以把積攢下來的碎銀子拿到錢莊裡重新鑄造成銀錠,但要收取一點火耗。

  剛剛常爺就是拿著舉人的半兩銀子去日月銀行裡換散碎銀子了,只是拿回來的不是一塊塊不規則的碎銀子,而是4個和銅錢差不多大小的小銀餅,非常圓、邊緣十分規整,表面上還有個十字標記,陰刻的,很深。

  大明朝除了鑄造銅錢之外,沒發行過貴金屬貨幣,即便是從歐洲海商手裡獲取了銀幣,也全在當地重新鑄造成各種重量的銀錠,銀幣極少在市面上流通,更沒有與之相關的比值。

  中年舉人既然來自廣東,大概率是見過歐洲人的銀幣,所以才覺得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