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74 放長線的底氣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這些窮困潦倒的晉王旁系就是消息來源。從人性上來講,旁系們肯定從心裡記恨為富不仁的晉王直系,會很樂意看到他們倒黴,選為突破口更容易些。

  “萬歲爺,是不是知會袁總督一聲,讓海軍出面先把這批火炮扣下,說不定也能從船上的人口中問出些端倪來。”

  見到皇帝只吩咐調查藩王卻沒下令攔截火炮,王承恩趕緊出言提醒。如果這些火炮真的落入建虜手中,對邊關的威脅可就大了。

  “你啊,確實應該多出去歷練歷練,腦子太簡單了。可惜朕身邊又離不開人,湊合糊塗著活吧。”對於王承恩的提醒,洪濤除了撇嘴就是批評。

  “嘿嘿嘿,奴婢天生愚鈍,跟在萬歲爺身邊時刻聽取教誨可能進步還會快點!”這番批評聽在王承恩耳中卻是另一層意思,看到沒,都已經不可替代了,不光不失望還很滿足。

  “嗯,那朕就教教你啥叫放長線釣大魚。這批火炮儘管讓他們賣,愛賣給誰賣給誰,不光如此,朕還要讓永定河鑄造廠再多鑄造出來一批運往廣州繼續賣!用你那顆木頭腦袋好好想想,這是為啥?”

  眼見著王承恩自甘墮落,洪濤沒有痛心疾首。沒錯,王承恩是不屬於聰明人,甚至連舉一反三的能力都不太夠,但只要夠忠誠就是不可替代的。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特長,用對了地方就是優點,反之則會成為缺點。自己身邊不太需要聰明人,反倒是忠心耿耿的比較稀少。

  如果能多找到幾個王承恩,稍加培養之後安排到關鍵崗位上去,百分百執行自己的意圖,可能比袁可立、袁應泰加一起還高效。

  能臣和聰明人是能舉一反三,還有創造力,可能力越強腦子越靈光,越不願意成為別人的附庸。當皇帝的意志與他們重合時效率是最高的,可是這種狀態不會維持太久,雙方一旦有了分歧效率就會變低,甚至出現負數。

  絕大多數皇帝費勁了心思,用各種方式在全天下尋找能臣,不是不知道難以把控,而是不能或缺,明知道有危險也得用,否則國家就管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