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76 海關

  換句話講,洪濤利用朝臣們對陸軍的恐懼感,玩了一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把參謀部變成了培養新派官員的掛職進修單位,活生生讓反對新政的大臣們用實際行動為新政訓練骨幹。

  然後再眼睜睜看著這些年輕官員親手毀掉他們賴以生存的體系,可謂是陰損毒辣狠,五毒俱全。

  但洪濤好像還嫌不太夠味,打算多加一味作料,讓進度更加快速一些,那就是海關!

  景陽七年(1611),袁可立連續兼任了海運總督和海關總督兩個重要職務,至今已有整整兩年。

  工作成績有目共睹,不光把市舶司的抽分從可有可無提升到了除田賦之外的第二大朝廷收入,還初步建立起來了四座轉運港口和一支以海軍傷殘退役士兵和疍民為骨幹的運輸船隊,承擔了近四成漕糧和八成北上物資的運輸工作。

  但海軍畢竟是軍隊,不太適合過多參與商業活動。就算袁可立沒有多餘的想法,總讓潑天的富貴在軍官和士兵們眼前過來過去,又拿不到手,太考驗人性也太不道德。

  一旦海軍裡面出現了嚴重的貪腐問題,面對滿朝文武的關注,勢必要揮淚斬馬謖。為了些許錢糧自毀長城的事兒,洪濤是堅決不會幹的。

  另外袁可立也是五十出頭的人了,再能幹也有個限度,不能誰會幹活就把誰往死裡用。給他減減負,多活幾年,今後還有大用。

  那為什麼不把海運業務從海軍剝離出來,非要先動海關呢?原因很簡單,海關專業性強,外人不好插手,更容易把控。

  而海運牽扯的人員太多、地域太廣、門檻也太低,誰都能摻合進去上下其手。在徹底改變體系之前還是先讓海軍幹著吧,正好有藉口多招收些水手,平時駕駛運輸船當訓練,戰時直接上戰艦也不會抓瞎。

  “陛下此舉當屬高瞻遠矚,臣等由衷佩服!”當在御前會議上宣佈要把海關交還給朝廷時,一眾大臣們用山呼萬歲聖明表達了內心的由衷喜悅。

  如果這話放在兩年前,恐怕效果會反過來。每年區區十幾萬兩銀子,卻要擔負影響新政的責任,整天不是錦衣衛校尉就是內官監使盯著,保不齊還有東廠番子暗中窺探,稍有差池就會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怎麼算怎麼不值。

  現如今可就不一樣了,廣州、福州兩個海關歲入白銀年年攀高,已有近三百萬兩之多,是兩個會下金蛋的寶貝。如能收歸朝廷把持,除了可以充盈太倉,也能讓不少官員蹭點油水。

  此時就沒人提身敗名裂、家破人亡了,畢竟利益達到了一定數額,冒點風險也屬正常。海軍不是已經撈了兩年也沒出事嘛,誰也不比袁可立少長個腦袋,憑啥他成咱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