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77 海關法

  “很好!沈尚書,朕會擬旨一道交給刑部改一改《大明律》,今後有貪墨之官全按高愛卿的諫言辦!”哎呀,抬槓是吧,好,那就讓你嚐嚐什麼叫眾矢之的。

  “陛下,貪墨自然是該嚴懲,然海關的人選也迫在眉睫。臣等一時之間確實想不出能勝任之英才,還請陛下定奪。”

  眼看著朝堂裡唯一敢和皇帝叫板的直臣要倒黴,大學士翁正春不得不出面打圓場了。如果把這份聖旨頒下去,高攀龍的官聲再好也會被同僚群起而攻之。

  大明朝的臣子們誰敢說沒有貪墨行為?光靠那點俸祿誰又能體面的活下去?這已經不是個人品行問題了,而是群體的生存之道。區別只是有人拿得多有人拿得少,心照不宣而已。

  反腐?歷代皇帝沒一個不反腐的,但是面對群體的力量,充其量不過是抓幾個典型和替罪羊表達一下態度。誰趕上誰倒黴,實在躲不開就找兩個替罪羊開刀。

  死,並沒什麼可怕的,只要好處足夠多,有大把官員願意主動赴死。人死罪消,家人和家族依舊能安安穩穩活下去,前提是把錢留下。

  如果官員們被查出貪腐了不殺頭,而是全家去服苦役,這個局面就沒法維持下去了。錢保不住、家人也保不住,甚至影響好幾代的上升路徑,那誰還願意頂罪啊。

  沒人頂罪了,大家只能自己顧自己,不就成一盤散沙了。到那時恐怕又得殺得人頭滾滾,文官集團的名聲一落千丈,沒了名聲和大義就什麼都沒了。

  和海關的人選比起來,全體官員的出路更重要。皇帝說了這麼半天,大概意思也基本聽明白了,不就是要讓保皇黨的人執掌海關嘛,多大點事啊,好說好商量,犯不著如此大動干戈。

  你說讓誰上吧,只要不是太出格答應了又何妨。不管誰當了海關總督,也不能是孤家寡人,只要還有官員和胥吏,到頭來依舊得按照官場的規矩做事。

  “不管是各位卿家舉薦的賢能還是朕推舉的英才,只要有銀子賺,身邊就不會缺乏誘惑,即便把朕放到那個位置上去,也不敢保證能永遠出汙泥而不染。

  聖人不常有,法度可長存。朕想換個思路,不再依靠某個人的清廉,而是寄希望於律法。這裡是朕草擬的海關法,諸卿先拿回去仔細研讀,想好之後再行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