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90 衡量

  洪濤之所以從工業汙染引申到朝政,就是在提醒王象乾該做什麼、別做什麼。這位兵部尚書是自己首肯並提拔上來的,就算不能成為保皇派最好也別站到對立面上去。

  “臣惶恐……自僥倖居高位以來不曾對抗新政有過對抗之意。臣的家裡在山東入股了工廠,託陛下之福,收穫頗豐。可就如陛下所言,無論工廠還是新政總會有人受損,臣對此也無能為力,只好聽之任之、敬而遠之。”

  這已經是皇帝第二次單獨與自己談話了,上次是為了建立陸軍,事實證明所言非虛。這次又要為了什麼事,王象乾心裡也猜了個大概。

  既然皇帝都挑明瞭,自己也就別裝傻充愣了,實話實說吧。王家已經嚐到了新政的甜頭,即便不當保皇黨也絕不會站到對立面上去。至於說別人,對不起,真管不了,也不想摻合進去。

  “敬而遠之……這個詞用的好,朕會拭目以待。”

  對於王象乾的態度洪濤可以接受,他是官宦世家,叔叔大爺堂兄堂弟一大堆,多數在朝中任職,對改動體系這種事肯定非常敏感也很忌憚,能做到守序中立已經不容易了。

  “王承恩,吩咐下去,朕要在馬經綸家盤桓一日,差人回京叫吏部尚書周道登前往通州迎駕。”有了王象乾的表態,眼下朝中的局面就有些眉目了。

  三位內閣大學士裡,葉向高和方從哲已經打上了保皇派的烙印,不到勝負明顯的時刻不會輕易改換門庭。翁正春不太看得慣新政的某些做法,但又對新政的效果比較滿意,暫時只能算左右搖擺派。

  六部九卿當中,戶部尚書趙世卿肯定是雷打不動的中立派。他要求的也不多,比較容易滿足。能不逼著戶部大出血,別妨礙借戶部的銀子放貸,他就是大明朝最忠心的臣子。

  除了已經有明確態度的戶部尚書趙世卿和兵部尚書王象乾之外,工部尚書劉元霖的情況也比較讓人放心。他自打王恭廠爆炸之後被提拔後,一貫對皇帝的慧眼識珠感恩戴德,整整八年了沒站錯過一次隊。

  再加上徐光啟、李之藻、王徵、趙士禎等人皆是他的下屬,整個工部在外人眼中基本就是保皇派大本營,就算他想改弦易轍恐怕也沒人敢接收。

  禮部尚書楊廷筠是浙江杭州人、刑部尚書沈應文是浙江餘姚人、吏部尚書周道登是南直隸蘇州人,都是官僚資本和士大夫的大本營,也是反對新政勢力最集中的地區。

  對他們玩利益互換肯定不好使,新政與官僚資本從根本上是相互排斥的,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也就無法成為利益共同體,暫時的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