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04 群星閃耀

  但洪濤不打算把他們安排到六部、六科、五院、通政司、都察院、大理寺等任何一個部門裡,更不想外派到地方任職。

  眼下廣東和福建也沒有太合適的位置,即便有也沒人有時間帶著他們慢慢適應,那裡已經成了激烈的戰場,不適合新兵鍛鍊。

  參謀部,洪濤要把本科頭三甲都送入參謀部裡磨練。在那裡他們不光能接觸到新學和新政,還不會被龐大的官場體系所吞噬。

  至於說參謀部裡有沒有合適的職位,這個不用擔心。海軍有參謀、陸軍有參謀、造船廠、機械廠、鑄造廠、鍊鐵廠、制鹼廠、紡紗廠、毛紡廠、海運衙門和海關裡也有參謀,連朝廷裡同樣有總參謀部。

  如果需要的話,礦山和煉焦窯裡也能馬上安排參謀部入駐。參謀部在洪濤的手裡,早就脫離了軍事用途的侷限,而是成了一個集情報、監管、計劃、後勤和軍事用途於一體的多面手了,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沒有任何部門可以管轄。

  可惜的是至今為止,朝廷裡也沒人察覺到了這個潛在的危險,而是更多把目光集中到了海軍、陸軍、海關和廣東、福建等地去了。

  說起名人光環,在這屆會試舉子當中,真可謂群星閃耀。除了宋應星之外,還有袁崇煥、錢謙益、周廷儒、莊際昌。隨便拿出哪一個都不比宋應星差,甚至有過之。

  要論管理統籌能力、對朝堂政治的理解深度,他們也比狀元、榜眼、探花強了不少。但一甲只有三個名額,洪濤只能從自身需要出發,再配合當前的形勢選擇讓誰往前靠靠,讓誰向後退退。

  其實給個二甲也不低了,四千多名舉子爭先恐後的擠上獨木橋,但最終能得到進士頭銜的僅有三百多位,不足十分之一。

  “和葉向高商量下,由內閣或者兵部上個題本,裁撤天津三衛,改為天津直隸州,讓黃道周去當知州,再配上幾名海戶司的孩子幫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