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18 晉商

  所以說官員們喜歡欺上瞞下並不是因為品德卑劣,恰恰相反,剛好體現出他們的領導者無法以身作則。其實古人很早就給出了結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但知道歸知道,能做到的幾乎沒有。因為自律是個極其反人性的行為,而人性又是人類最底層的本能,有時候甚至不受大腦控制。誰真的做到了,誰可能就不算人類了。

  晉商,是山西商人的簡稱。他們興起於明代,鼎盛於清代,衰落於民國。而明朝正是晉商興起的重要階段,那他們又是如何進行原始積累的呢?

  辦法可能很多,原因也不是單方面,但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的話,那就是四個字,政策扶持。

  後世裡關於晉商的文學作品和電影電視不少,各種解讀描述也挺多,大致上都在總結其優點。比如說什麼股份制先進、勇於創新、敢於開拓、團結勤奮、眼光長遠等等。

  但洪濤看待任何問題都不會先去看其優點,而是先找缺點。他認為任何人與任何事只要沒有致命缺點,就算可交和可行。優點決定了其上限,缺點則標示了其下限。人和事,如果沒了下限,上限再高也是沙灘上的城堡。

  那晉商的缺點或者叫缺陷是什麼呢?根據司禮監和御馬監的存檔,再加上後世裡看到的晉商發展脈絡,最終洪濤總結出來了兩個字,政策。

  晉商的崛起、發展和衰落,從頭到尾都離不開政策。不對,不是離不開,而是依仗,完完全全的依靠政策。一旦失去了政府扶持和資助,立馬就土崩瓦解了。

  這一點非常像後世的房地產企業,無論國營還是私營,基本全都靠銀行貸款過日子。只要政策不再扶持,銀行貸款收緊,就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陷入困境,大部分會崩盤,剩下一小撮只能苟延殘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