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22 抗爭

  至於說同一個蒙古部落為什麼會在幾個月內連續購買糧食和鐵器,還拿出產自遼東的山參、珍珠、金砂做交易品,賣出去的貨物都被拿去幹什麼用了,又是什麼人在購買,商人們無不心知肚明。

  可明白歸明白,生意該做還得做。正常生意不可能有這麼高利潤,有些東西不能碰,它是人性最底層的本能,一旦碰了就會上癮,欲罷不能。

  范家也好、晉商也罷,他們和寧波商人有關係嗎?為何陸懋龍要問范家人還在不在呢?要說關係肯定有,范家只是商人,除了商屯的糧食之外本身不生產任何商品,無論糧食布匹還是盔甲武器都要從別的商人手裡進貨。

  而與蒙古部落交換來的皮毛山貨也得賣給其他商人才能獲得利潤,寧波商人就在其中,且因為錢莊買賣而關係緊密。

  明朝的錢莊除了兌換錢幣、發放高利貸之外,還經營著一種不算太稀奇的業務,鑄造私錢。拜大明糟糕的金融體系所賜,市面上流通各地寶源局出品的制錢數量很少,難以滿足市場流通,私鑄銅錢就有了市場。

  像搞走私的商人就需要大量銅錢,於是寧波商人和晉商,準確的說是範、王、田、黃等六家晉商有了很深的合作關係,或者叫湊在一起私鑄銅錢。

  其中以屠家為最,楊陸張家也有參與。他們利用走私船和商業網絡從全國各地收羅小面額平錢,運回來之後交給范家運到山西私自融化鑄造。

  這些私鑄的銅錢不再是一文的制錢,而是變成了面值更高的大錢,比如折五、折十。各家再按比例分成,拿到市面上購買貨物。一進一出之間,不光把本錢和運輸成本都補上了,還能賺不少。

  也正是在這層關係的保證下,當范家提出派船幫忙從海上接一批重要貨物時,楊陸張屠四家才一口答應。即便事後知道了重要貨物是什麼也沒表示太多反對,只對一些交易細節提出了更安全的建議。

  從此以後,雙方又展開了更加緊密的合作,不光偷運火炮,還把生鐵、焦炭、糧食、鹽茶、布匹源源不斷的通過海船先運往日本,再換船拉到鐵山港,以幾倍的價格賣給朝鮮人,朝鮮商人是不是拿去出售給女真人,心照不宣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