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32 軍武世家

  經過上百年的征戰和修繕,有些營堡被廢棄了,有些則是後來加建的。此時此刻還剩下36座,但兵力沒有減少,仍保持在4萬到5萬之間。如果遇到大戰,儲存的糧草兵械短期內至少可以供20萬大軍駐紮。

  看到沒,這就是歷史上農耕民族雖然比遊牧民族富,卻總是耗不過對方的根本原因,戰略上處於絕對被動地位。

  不管有沒有敵人南下,都要常年在上千公里的邊境上安置龐大兵力駐守,且保存很大數量的軍事物資,每時每刻都在損耗。反觀遊牧民族,弱的時候可以遠離農耕民族到草原深處修生養息,只派少數人在邊境騷擾。

  啥時候攢足力氣湊夠人手了,啥時候選擇一兩處防禦薄弱的重點突破。只要打穿邊境百里之內這層硬殼鑽進腹地,隨處都可以縱馬狂奔如入無人之境,想搶多少搶多少。

  待追兵來了再借著強大的機動力甩開,沿原路返回或者重新尋找突破口。遭遇了敗仗也無所謂,大部分還是能跑回去的,繼續到草原深處舔傷口就是了。

  反觀農耕民族這邊,城市毀了,農田荒了,人口少了,積累的財富沒了。不管多吃苦耐勞,想恢復也得付出成倍的努力和時間,怎麼算怎麼虧。隔幾年來一次,用不了十次八次,再大的帝國也得被折騰窮、折騰垮。

  想杜絕這種有敗無勝的局面只有兩條路,要不想辦法讓遊牧民族各部無法統一,總是互相內鬥;要不主動出擊,反過來打擊遊牧民族的主力,對其造成不可逆的人口損失。

  事實上明朝還算比較幸運的,從元朝北逃之後草原上就一直沒消停過,各種名頭的大汗層出不窮,內鬥經久不衰,誰也無法真正做到統一。

  否則按照老朱家搞經濟的水平,怕是熬不過一百年就得被折騰黃了。軍堡修的越多、軍隊佈置的越多,窮的越快。只要手裡沒錢了,不用外人打,內部保證先亂套。

  那為什麼偏偏延綏鎮出名的將領最多呢?其實不該這麼問,應該說為什麼延綏鎮出名的軍武世家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