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39 船廠鎮2

  看銅盒子上的標示,這東西應該是時間工坊出品。但市面上確實沒有賣的,別說上海縣,蘇州城裡的時間工坊自己上個月才去過,百分百沒有。

  要不是有著四五年的交情,再加上觀海樓的名聲,船廠裡的大匠也不會把他吃飯的傢伙以五十兩白銀的價格押給自己。估計用不了兩月人家就得拿著銀子來贖,不光不能拆,還得小心保管好。

  但如此好寶貝到了手裡,雖然不能佔為己有,也不能一分利潤不產生就隨隨便便放走。拆不得,肯定也仿造不出來,卻可以問問熟悉的大匠,這玩意到底何處有售,價值幾何。

  只要有產地和價格,就不愁搞不到貨源。有了時間工坊的名號,再加上出神入化的表現,轉手賺上一倍的利潤輕而易舉。https:/

  不用多,每個月賣出一兩個就不比干酒樓收入少。也不用擔心嫌貴沒人買,這麼精巧的玩意,如此神奇的功能,想買的大有人在。

  啥?用算盤一樣能算出來!這麼想格局就小了,不管把算盤耍得多麼出神入化那也是用的人腦,需要背誦大量口訣,還需要長時間練習。

  可計算器不用,只要認識字,拿著說明書看半個時辰就能學會,且計算速度比用了幾十年算盤的老手一點不慢,結果也絲毫不差。

  當然了,計算器也有缺點,還很大。它太精巧了,價格應該不會低,一般人肯定用不起。而且這種被稱作阿拉伯的數字,如果不是和船廠有幾年交往,自己也不認識。

  說起來也是怪事,時間工坊明明能在鐘錶上用漢字,為何不把計算器也弄成漢字的呢,非要用這些誰也不認識的阿拉伯數字,太影響銷路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從廣東、福建來的商人大多認識阿拉伯數字,據說在當地已經有學堂專門教授新學了,其中就包括用阿拉伯數字記賬的學問。

  皇帝他老人家真是英明,比老百姓想的還周到。讀書認字肯定是好事,能當官,但當了那麼大的官,卻不太會算賬,稍微複雜點就得請賬房師爺,僅憑這一點,新政就比舊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