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92 天下第一關

  關城的東牆就是長城的城牆,在城牆上開個門,蓋個敵樓,就是天下第一關的城樓。

  但這座城樓並不是抵禦敵人攻擊的第一線,它的東邊還有甕城,甕城外面有護城河,護城河東邊還有個東羅城,為人形的頭。東羅城外面還有護城河,這裡才是前線。

  光有東西縱深防禦體系就夠了嗎?明朝的設計師覺得不夠嚴密,於是又設計了南北防禦體系,做為人形的左膀右臂。

  在關城的南北相距兩裡遠,有北翼城和南翼城,城內也有駐軍,遙相呼應。這下東南西北都有堅城呼應,該滿意了吧。這位設計者還覺得不夠嚴密,光在陸地上紮緊了籬笆,萬一敵人坐著小船順著淺海摸過來咋辦呢。

  於是又設計了老龍頭和寧海、威海兩座城,直接把長城修進了淺海,還配上兩座堅城,駐紮守軍嚴密監視,這下想從淺海偷偷溜過來也沒戲了。

  按照明末的軍事能力,別說後金軍隊攻不破山海關,讓明軍來攻城一樣也非常非常難。只要內部不出現問題,這裡就算做不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十夫、五十夫也應該夠了。沒有幾十倍的兵力,怕是連關城城牆都難以靠近。

  那麼山海關總兵杜松有多少兵力呢?整整七萬!其中少一半是從遼東鎮撤回來的關寧軍,戰鬥力在大明邊軍中還是挺強的。

  要是這麼算的話,努爾哈赤沒有七十萬兵力根本就攻不下山海關。那努爾哈赤有七十萬兵嗎,這不是廢話嘛,大明砸鍋賣鐵把衛所裡的老弱殘、連同吃空餉的兵都湊上,估計也就這麼多了。

  根據路上接到的戰報,後金這次集結的兵力大致在3萬到6萬左右。攻城一方比守城的數量還少,明顯是攻不下來的,洪濤為啥要動用陸軍御駕親征呢?

  誰要是這麼想那就叫紙上談兵了。杜松的職位叫山海關總兵,擁兵七萬不假,可他的防禦範圍可不止一個山海關,而是從古北口到山海關的所有關隘。

  在這段長城中包括了古北口、喜峰口、山海關三個交通要道,都是從遼東地區進入河北地區的必經之道,還有如桃林口、界嶺口這類山谷小徑,也必須安排重兵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