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7 章(【雙倍快樂】...)





有這麼個重要任務在身,霍善沒法到處玩耍,孫思邈幾人見機會來了,提議讓他不如在旁邊的沙地上習字。




霍善前些天在小夥伴們面前秀了一手,成功收穫了小夥伴們的震驚,對於邊監督霍小白乾活邊習字這件事並不抗拒。




人都是需要別人認可的,小孩子更是如此。




第二天霍善就吃上了霍小白辛苦脫殼後磨出來的白麵。




家裡的肥母雞也換了新口味的雞糧:麥麩拌野菜。




霍善摸著小肚皮,看老母雞在籬笆圍欄裡頭咯咯叫。




美滴很,美滴很。




得知李長生為霍善備了許多白麵,李時珍摸著鬍子給霍善講解一些治病小妙招:【你可知道麵食也可以當藥來治病?】




霍善聽後頓時來了興致。




麵食可是他的最愛!




吃麵食還能治病的嗎?




李時珍道:【最有名的麵食傳說要數和仲景前輩有關的‘餃餌’。】




【相傳仲景前輩從長沙歸鄉,見到鄉人們耳朵凍得潰爛,便買了許多辛味藥材與羊肉一起熬了鍋湯藥,而後又將肉和藥草撈起來剁碎包在麵皮裡一併煮熟——這便是‘餃餌’了。】




【仲景前輩把餃餌連著湯藥分給窮苦的鄉人吃掉,那個冬天他的家鄉再也沒有人被凍壞耳朵了!】




張仲景:【………】




張仲景不小心捻掉了自己幾根鬍子。




華佗笑呵呵地說道:【看來仲景兄這個長沙太守可謂是富得流油啊。】




眾所周知,明代小說是華夏文學史上一顆明珠,這也導致李時珍這個明朝人掌握了各種各樣的傳說故事,許多東西到底是好事者編的還是真正發生過的已經難以確定了。




反正到了明朝,張仲景已經普遍被稱為“張長沙”,據傳他在擔任長沙太守期間,曾經在官衙中給人看病。於是本來官員在官衙辦公才叫做坐堂,後世也將大夫坐鎮醫館給人看病稱為“坐堂”。




至於這些傳說故事有幾分真幾分假,就只有說的人自己知道了。




畢竟張仲景本人又不曉得後世到底是怎麼編排他的。




哦不對,現在他曉得了。




須知東漢末年災害連連,糧食短缺是常有的事,麵食這麼精細的東西連富貴人家都不會頓頓吃,想拿來大面積派發著實不容易。所以這又是麵皮又是羊肉的,張仲景也不確定自己當完長沙太守以後發不發得起。




現在他們的共同目的是要引起霍善的學醫興趣,張仲景也沒辯駁李時珍的話。




霍善才三四歲,哪裡會計算成本,他聽完餃餌的做法和功效以後便想到冬天自己耳朵挨凍的感覺。




吃餃餌,不凍耳朵!




霍善眼睛亮了起來。




李時珍見自己的辦法奏效,又給他講了幾種能當藥來吃的餛飩。




比如腹瀉可以用白扁豆花和豬裡脊肉做餡。




比如脾胃弱乏可以用黃母雞肉做餡。




這些餛飩又好吃又能治病,可謂是一舉兩得!




李時珍循循善誘:【這些都記在我整理的《本草綱目》裡頭,你有空可以看看。】




霍善連連點頭,二話不說跑回家問李長生:“師父,你會做餃餌嗎?你會做餛飩嗎?”




李長生:“………”




這都是什麼東西?




許多吃法哪怕已經存在,與後世的叫法還是不一樣的,何況尋常百姓家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白麵,哪裡能琢磨出什麼吃法?所以大夥哪怕拿到了白麵,頂多也就拿來做個餅,蒸出來的叫蒸餅,煮出來的叫湯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