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4 章





霍去病正在看別人的來信,瞧見霍善在外頭探頭探腦,招招手讓他進屋說話。




霍善麻溜跑進去,一屁股坐到霍去病邊上,不等霍去病發問就捧起自己揣過來的馬蹄金遞到霍去病面前。




“這塊分給您!”




霍善說道。




他的想法很簡單,霍去病對他很好,不僅供給他好吃的好喝的,還願意聽他說話、考慮他的要求,所以他覺得霍去病是個好爹!他得了好東西,肯定是要分給霍去病的。




霍善又給霍去病解釋了一番:“舅公說要拿來修莊子,所以不能給您分太多,等我以後憑自己的本事賺了金子再多分些給您!”




霍去病長這麼大就沒缺過錢花,他當上驃騎將軍以後拿到的賞賜比霍善僅有的那一百金不知多到哪裡去。可看著霍善賣力舉到自己面前來的那錠馬蹄金,他一顆心也不由得柔軟下來。




事實上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這麼好收買的人。




他甚至覺得自己不需要別的孩子了,只要




霍善一個就已經足夠。




人心都是偏的,




倘若他娶了別的妻、生了別的孩子,




以後會不會把心偏到別人身上去?霍善這樣聰明又熱烈的孩子,肯定會第一時間察覺,也肯定會比誰都傷心。




到那時候他們父子間的相處,或許也會變成他與母親衛么兒一般——雖然夠不上怨恨的邊,卻也說不上有多親近。




他不想他們成為那樣的父子。




霍去病收好霍善第一時間拿來送他的馬蹄金,揉著道:“好,我等著你給我分更多金子。”




霍善給他爹分完金子,還在他爹面前誇下海口,頓覺自己要努力攢金子養親爹了。村裡人常說“養兒防老”,他爹只他一個孩子,以後可不就得讓他來養爹嗎!




李時珍幾人:“………”




醒醒,你那點金子對你爹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




許是因為白天在外頭玩了很久的緣故,霍善夜裡睡得格外早。




經過三個晚上的努力,霍善的跟診任務已經刷到40/100,他現在特別期待做任務,因為他可以跟著李時珍幾人出去長見識。




長的還是幾百上千年的見識。




要知道就連離得最近的華佗和張仲景,跟元狩五年都已經隔了三百年!




再加上霍善本來就是個沒見過多少新鮮事物的三歲小娃娃,可不就看什麼都覺得新鮮嗎?




霍善毫不猶豫地選擇跟隨李時珍。




嘉靖三十五年,年近三十八歲的李時珍被推薦到太醫院,空降為太醫院院判。




太醫院的院判相當於大明國家衛健委二把手,不僅負責給人看病,還涉及一些國家醫療衛生相關的事務,比如公中藥材的採購以及醫書的校正出版之類的。




李時珍一個年輕人因為藩王的推薦就空降到這麼個油水頗豐的位置上,太醫院那些等著上位的醫官心裡能舒坦嗎?可想而知,李時珍當時的職場人際關係絕對非常糟糕。




倘若只想速刷任務進度,李時珍不會帶霍善到北京城來,因為他在這裡並沒有留下多少美好回憶。




若說來到太醫院這段日子有什麼好處,那應該是太醫院彙集了天底下最齊全的藥材與醫書,他在北京這段時間一沒有人找他看病,二沒什麼朋友,三還跟同僚鬧得很僵,可不就只能沉迷於看醫書和研究藥材嗎?




這短短四年的太醫院經歷,也是他後面能編纂出《本草綱目》的關鍵。




這麼一琢磨,竟還要感激同僚們當年的不滿與排擠,否則他可能會就此沉浸於名利場中無法抽身。




李時珍牽著霍善入城。




比起漢唐時期的長安城,大明北京城竟是用磚頭砌成的!




霍善看著和記憶中很不一樣的夯土城牆呆了一呆。




李時珍道:“這距離你們元狩五年已經過去一千七百九十二年了,瞧著自然和你們那會兒很不一樣。”




漢代也有人燒磚,但那只有極其富裕的人家才會用來築屋建墓。因著窮人用不上,所以在燒磚時反而格




外講究(),




?()_[((),




他光靠新豐縣中富人家中的喪葬需求便能養活自己和兩個徒弟,可見漢代有錢有權的人家很熱衷於在這方面下功夫,多花點錢也無所謂。




只是像明代這樣用青磚來砌城牆的奢侈行為,即使是愛搞大工程的劉徹也幹不出來!




就連孫思邈所在的唐代,城牆都還是夯土牆來著。




李時珍見他們都覺得北京城很是氣派,便給他們說起戚繼光剛修好不久的萬里長城。




那才是真的氣派!




整整一萬多里,全都是用青磚砌成的,光是想想就宏偉至極對不對!




霍善聽後積極追問:“您能帶我去看看嗎?”




李時珍:“……”




怎麼辦,總是一不小心挖坑把自己埋裡頭。




李時珍道:“你不是說要去看造紙嗎?長城離得可不近,以後有機會再帶你去看吧。”




霍善這才想起自己走這一趟的目的。




對哦,他還要學油紙和草紙的造法!




爭取以後吃餅不燙手和擦便便不傷屁股!




霍善點點頭,表示以後再去看萬里長城。




考慮到他們是來做任務的,要是一點任務進度都不刷不知會不會被判定為任務失敗,所以李時珍先帶霍善去城中一處醫館中坐堂。




李時珍堂堂太醫院院判,醫館中自然有的是人願意把活讓給他。




李時珍才剛坐定,便有一婦人在丈夫的陪同下來看病。那婦人的丈夫是個士人,見了李時珍那身院判打扮後愣了一下,接著忙扶著妻子坐下。




彷彿生怕李時珍跑了。




這就等於本來只是普通地掛個號,結果一進診室發現居然是專家閒著沒事手癢了,過來找點病患瞧瞧!




霍善坐在李時珍旁邊,覺得這高高的凳子很有些稀奇。等他研究完大明全面流行起來的高腳凳後抬頭一看,就瞧見個臉上腫腫的婦人。




這婦人不僅臉上腫脹,腰以下也浮腫得厲害,平時喘得厲害,連平臥都做不到。




李時珍問明病情,替婦人診起脈來,只覺其脈沉而大,沉脈主水,再結合其自述病後曾冒風的情況,診斷此乃一“風水”案。




李時珍給婦人開了《千金方》中曾經提及的神秘湯,再另加一味麻黃。




孫思邈看見李時珍開的方子,便覺自己當年整理方書的苦心沒有白費。




嘉靖三十五年距離上元元年恰好過去了一千年整。




一千年過去了,還有人用自己當年悉心整理出來的藥方治病救人。




有什麼能比這更讓一個醫者高興的呢?




孫思邈當時把收集整理出來的方書冠以“千金”之名,正是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




()春溪笛曉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