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70 章





像李時珍那個時代看到的《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已經是一代代傷寒研究者在《傷寒雜病論》散失的基礎上刪改、重組出來的,順序與內容皆與原書有一定的不同,其中《傷寒論》主傷寒,《金匱要略》主雜病,合二為一才是張仲景所寫的全部內容。




而且還不一定能展現它的原貌。




反正吧,眼下肯定是沒有這本書的。




霍善道:“都是旁人教我的,書的話目前還沒有寫成,以後或許會成書吧。”




他記得幾個小老頭兒說他們以後是可以到醫館裡坐診的,既然都坐診了,再把《傷寒論》寫出來應當沒問題才對!




劉據得知還沒有這本書,點著頭說道:“要是這《傷寒論》講的東西都像你給人治病那麼有效的話,朝廷可以組織天下醫家學習。”




霍善道:“這樣當然最好!”




不管是張仲景寫《傷寒論》還是孫思邈寫《千金方》,為的都是能幫更多的人免除病痛——乃至於救回更多人的命。




要是能自上而下地推廣《傷寒論》,那天下死於傷寒的人必然會大大減少。




不過這種事他們目前說了還不算,想要讓人信服還是得拿事實說話。




否則的話估計就只能把書名改成《黃帝傷寒論》了。




不託名於往聖先賢,難以成為經典!




霍善也沒想著一步到位,劉據都已經這般許諾了,等將來《傷寒論》中理論得到了驗證,推廣之事自然不在話下。




霍善找到了事做,劉據也非常支持,時不時過去旁聽半天,偶爾還積極要求參與客串。




溫應幾人一開始還有點拘謹,後來見劉據真把霍善當親侄子對待,漸漸也就放開了。




接下來這段時間不管教的還是學的都過得非常充實。




這事傳到了劉徹和衛皇后耳裡,他們也沒太在意,只當是小孩子鬧著玩。




霍善是治好了那小內侍的病沒錯,可那也不代表霍善真的懂到能教會別人。




想想看,等到溫應他們學有所成可以治病了,別人問他們上哪學的,他們回一句跟四歲大的朝陽侯學的——你說誰敢讓他們治?




劉徹還跟霍去病打趣:“要是他當真能教出點名堂來,朕可得讓他到太常去當個太醫令。”




霍去病:?????




陛下您還記得你這甥孫才幾歲嗎?




劉徹還真沒在意霍善才幾歲。




朝中一般有兩個太醫令,工作內容差不多,只是負責對象不一樣,一個隸屬於少府,主要負責宮廷醫療;另一個隸屬於太常,主要負責文武百官的醫療問題。




劉徹對宮中的醫療還是挺上心的,對官員們的健康問題就沒那麼操心了,畢竟他們生病了自己不會找醫家診治嗎?




所以對於隨口把太常那邊的太醫令許出去這種事,劉徹那是一點都沒放在心上。




反正那邊養的太醫又不負責治他的病。




霍去病很快也從劉徹滿不在乎的態度咂摸出他的想法來了。




對此,霍去病只能說——




孩子還小,您就放過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