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91 章





嬴政命人呈上筆墨。




再讓人迎著初升的夏日豔陽綻開空一卷白書帛。




嬴政親筆在上面寫下了三個字——




求賢詔。




因為內容是現成的,所以嬴政寫得非常快,轉眼間已寫就全文:“……受策察問,鹹以書對,著之於篇,朕親覽焉。()”




如果劉徹在這裡,一定會氣昏過去:這不是他剛登基那會兒頒行天下的詔書嗎?!




那時候劉徹將詔書下達天下郡國,讓地方上舉薦能夠出將入相或者遠使極遠之國的人才,要是覺得自己可以上的也能到長安直接上書。




只要你願意上書,就有很大概率獲得皇帝直聘機會!




張騫就是看了這詔書才站出來表示自己願意出使西域的。




這份求賢詔到現在都還在發揮餘熱,前兩年劉徹才收到個沒滿弱冠的人才,名字叫終軍,年紀不大,說話卻特別好聽。




當時劉徹祠五畤抓到只白麟,劉徹問眾人這是怎麼回事,就數這個終軍吹得最好。




這傢伙不僅把劉徹的文治武功都給誇了一遍不說,還把衛青和霍去病都給跨進去了,說什麼大將軍秉鉞,單于奔幕;票騎抗旌,昆邪右衽()”,大意是舅舅出馬,打得單于落荒而逃;外甥出馬,打得昆邪王俯首稱臣!




最後更是直接慫恿劉徹改定告元,也就是給每個重要時期定個頗具意義的年號,方便大家記錄這個時期發生的大事。




劉徹採取了這個建議改元為“元狩”。




年號這東西可是劉徹首創的,再此之前從來沒人用年號來紀年。




拍馬屁拍得這麼全面、這麼叫人舒服,怎麼能說這小夥子不是個難得的人才呢!




所以說他這求賢詔,招來的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隨便拎一個出來都能想出這樣的絕妙主意。




哪怕他用起人來消耗有點大,每年還是有新的人才源源不斷補充進來。




這就是人才招聘通道保持暢通的好處了,用完一茬還有一茬!




嬴政當時聽劉徹說起這事時就上了心,回頭就去跟司馬遷打聽來求賢詔的全文。他本來就有過耳不忘的好記性,這麼簡短的幾句話他自然是聽上一遍就一字不漏記了下來。




其實這求賢詔寫得也沒多特別,不過聽劉徹吹噓他憑藉這個求賢詔求招攬了多少厲害人才,嬴政就覺得……嗯,這個詔書很吉利。




轉發這個求賢詔,說不準能掉落無數人才!




比如什麼蕭何韓信之類的。




拿來




()吧你,求賢詔!




嬴政看了眼自己寫出來的詔書,覺得非常滿意。




他轉身對跟隨在自己身後的蒙毅說道:“你命人把這詔書傳抄天下郡縣。”




據說他在此地病重,命蒙毅去為自己祭祀山川祈福,以至於身邊只有趙高與李斯在。




這次他還未病重便得了奇遇,蒙毅倒是還沒被他派出去。




既然病已經好了大半,那就不必再去祈福了。




蒙毅喏然應是,心中卻有種奇妙的感覺。




就好像……




曾經那位意氣飛揚的秦王政回來了。




他們兄弟一人自幼便追隨於嬴政身邊,親眼見證六國在嬴政手底下逐一傾覆,也親眼見證嬴政因為年歲漸長而愈發迷信方士、渴求長生。




對於嬴政這種轉變,蒙毅心裡是有些難過的,可是他知道嬴政已經不會再把別人的勸諫聽進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