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99 章





蘇軾:“………”




論會折磨人還得是你們大漢人。




蘇軾本來就是能往外跑就不坐著,能坐著就絕不躺著的好動分子。看看他寫的詞,下雨天都不忘出去溜達,還表示自己“竹杖芒鞋輕勝馬”。




比起讓他枯等在病房裡熬到做手術,蘇軾覺得還是去做餅比較和他心意。




除了能看不能吃比較煎熬以外,他還是很享受親自做出美食與親朋好友分享的快樂。




蘇軾跟著霍善他們去了庖屋那邊。




莊子上建了個很大的庖屋,烹、蒸、烤、煎、炸的各項器具都不少,還有好幾口負責給浴室那邊燒水的熱灶。




蘇軾踏進裡頭只覺這灶房建得當真是寬敞明亮,灶王爺來了恐怕都不想走。他一點都沒把自己當外人,還給霍善他們介紹了幾樣缺少的廚房用具和餐具。




還頗為惋惜沒有瓷器。




瓷器與茶飲更加相配。




霍善是跟著李時珍見識過瓷器的,只是他對這些東西不甚在意而已。這會兒聽蘇軾說大漢沒瓷器,他哼道:“只要我們想要,肯定就能有!”




蘇軾道:“你這小孩兒還挺會講大話的。你知道哪裡有適合燒瓷的土嗎?”




他之所以和李長生大談灌鋼法與曲轅犁之類的東西,就是因為清楚這些東西的革新並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事。難道世上還有人光憑几句介紹,就真的把這些東西給搗騰出來不成?




不可能的!




世上哪有這樣的人?




他又不是不認識道士,他的道士朋友老多了,也沒見他們能鍊鋼或者搓瓷器。




蘇軾那副“告訴你你也搗鼓不出來”的態度讓霍善很不服氣。




可他連瓷器是用土燒成的都不曉得,哪可能知道什麼地方的土能燒出這玩意?




霍善很有些鬱悶,決定回頭就問李時珍去。




蘇軾見自己又把霍善給氣到了,不由哈哈大笑。




他一邊研究莊子這邊都有什麼食材,一邊和霍善聊起他們宋朝的幾大名窯。




霍善將來真要造出來了也是好事,造出來後他以後過來複診不也可以用上嗎?




接下來他要去的地方可是儋州,那地方偏遠又荒涼,眼前這些好食材他恐怕吃不上了。這不得得厚著臉皮多過來蹭口飯吃嗎?




這次吃不上沒關係,下次來




了多吃點就好!




霍善哪裡曉得想來他莊子這邊蹭吃蹭喝的人又多了一個,他認真記下蘇軾所說的東西,不時還轉頭看向旁邊的李長生。




他那小眼神裡的意思可明顯了:師父!要這個!我們記下來!要這個!




李長生輕笑著點點頭,表示自己已經記下了。




蘇軾對墨家傳人的本領一無所知,瞧見有人送來半扇豬肉,還問霍善想不想吃,想吃他把豬肉也燉上。等餅做好了,豬肉估計也燉好了。




豬肉一直都是“賤肉”,一來是肉質粗糙又腥羶,二來是許多人養豬是把豬養在廁所下面的,人在上面拉,豬在下面吃,實現了非常完整的寄生蟲傳播鏈。




李長生此前特意讓人換了種養豬法,專門來養給霍善吃,今年才讓豬肉上了他們家餐桌。




這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了。




只要手頭的錢足夠多,你想讓人怎麼養人家就幫你怎麼養。像孫思邈還研究過用藥材餵牛,再拿牛乳來治病。




蘇軾願意貢獻新菜譜,李長生便把易知安排去給他打下手,順便看能不能學幾手蘇軾的絕活。




蘇軾本來就是熱愛分享的,三兩下就給霍善他們掉落了芝麻茯苓餅和東坡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