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00 章





連豬肉這種賤價的肉食都能做得這般好吃,可見對方廚藝堪稱精絕。




霍善也吃得非常滿足,把自己那份東坡肉解決後現學現賣地給劉徹背起了《豬肉頌》。




當然,他沒把黃州報出來,因為蘇軾跟他講大漢這邊還沒有黃州來著,所以他就改成“長安好豬肉,價賤如泥土”了!




劉徹聽完這《豬肉頌》後笑道:“旁的豬可不像你這豬一樣有麥麩可吃。”




比起別的皇帝,劉徹的見識可廣了,民間的豬圈他可看過不少,絕對是見過一次就終身不想吃豬肉的那種。




尋常黔首那是沒辦法,別的肉都吃不起,連最便宜的豬肉也得咬咬牙才能吃上,哪顧得上嫌棄它髒不髒賤不賤?




也就是霍善提前講了這豬肉是怎麼養出來的,要不然座中不少人肯定吃不下這玩意。




不得不說,李長生這個當師父的養起徒弟來還真夠盡心的。




霍善信心滿滿地說道:“等以後天下人都能頓頓吃白米白麵了,豬自然都能換種養法!”




眾人聽後皆暗笑在心,尋常黔首到了荒年連糟糠都吃不起,便是碰上豐年平時也捨不得吃幾頓精糧,哪可能頓頓白米白麵?




小孩子果然是小孩子,想法就是天真。




相比起東坡肉,芝麻茯苓餅倒是清淡多了,吃過肉後嘗兩塊,滋味倒是挺特別。因為來的人太多,李長生又命人上了碗索餅,才算是把來客們這頓飯給打發了。




霍善陪劉徹他們吃得肚皮滾圓,才找到機會悄悄問衛青怎麼他爹沒來。




衛青道:“他正好不在。”




劉徹做事本就隨性,見著了就喊你一起,見不著自然就想不起來了。這也是那麼多人不願去外地赴任的原因,真要出去個二五年,天子哪還記得自己?




霍善哼了一聲,見李長生過來陪客,自己便一溜煙跑走了,去醫館看望吃不上肉的蘇軾。




還向蘇軾盛讚東坡肉的美味。




蘇軾一聽就知道霍善的小心思,他樂呵呵地和霍善說起天南海北的美食來,基本都是些霍善一時半會吃不上的。




比如蘇軾的心頭好江瑤柱。




江瑤柱可是好東西,不管什麼湯什麼粥,扔幾顆下去,那味道喲,簡直鮮掉眉毛。




蘇軾誇門生兼好友黃庭堅就說他的詩文跟江瑤柱似的,




吃過以後再吃別的東西總感覺沒滋沒味。




他甚至還專門寫了個《江瑤柱傳》,來了個江瑤柱擬人文學。




文中那個走到哪都受人追捧、宴上沒它就不快活的“江生”,逐漸厭煩了這樣的生活與這樣的自己,覺得自己成了只會散發腥氣的乏味俗人,幡然醒悟決定迴歸深海去。




後世學者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分析,認為這個“江生”乃是蘇軾自喻,表達了他對時局的厭煩與他“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心態。




沒錯,在蘇軾這個乾貝愛好者筆下,不僅黃庭堅是江瑤柱,他自己也是江瑤柱!




人說起自己喜愛的事物,那肯定是能講個二天二夜的。




蘇軾介紹起自己心愛的美味來,講得霍善那叫一個饞。




當然了,蘇軾本人也不好受,本來他就已經禁食並清腸了,現在講著講著……成功讓自己肚子餓得咕咕叫。




聽到那響亮的腸鳴聲,一大一小面面相覷。




蘇軾仰頭往床上一趟,生無可戀地打發霍善走人,他睡上一會就可以做手術了。他不餓,他不餓,他一點都不想吃好吃的!




霍善對蘇軾大為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