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07 章





劉徹的意思是你這人有威望,就算又老又病只能躺著幹活也沒關係,你躺在那兒震懾一下當地宵小就好。




他們這位陛下可以說是把“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蘇軾聽後感慨萬千,千言萬語只能匯成一句話——




不愧是你,漢武帝。




這個漢代文臣,能不當還是儘量別當為好!




蘇軾和司馬遷聊了一會汲黯,把話題聊到了西漢的贖刑制度上。




像公孫敖他們都曾經花錢贖過延誤戰機的“當斬”罪,說明只要有錢還是可以保命免刑的。




蘇軾挺好奇司馬遷的腐刑需要多少贖金,才叫司馬遷毅然接受這一殘酷懲罰。




司馬遷雖不明白話題怎麼轉到了贖刑上,卻還是給蘇軾講起贖刑的規定。




除了一些不允許赦免的大罪,漢代連最高的死罪都是可以贖的,贖金是黃金二斤八兩;城旦舂之類的苦刑贖金是黃金一斤八兩;而斬刑和腐刑又更輕一等,只需要繳納黃金一斤四兩就可以免受其苦。




也就是說,司馬遷想免受宮刑,只要能拿出一斤四兩黃金就可以了!




可惜司馬遷估計是個月光族,工作八/九年了還是兜比臉乾淨,事到臨頭居然拿不出這救命錢來,只能悲嘆“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為一言”。




司馬遷受刑後還得了個新官職,中書令。




這官職可以出入禁中,算是天子面前說得上話的近臣,在漢武帝時期一般是由宦官擔任。




司馬遷受過宮刑就有資格競爭上崗了,很快便憑藉傲視其他宦官的學識迴歸御前。




蘇軾把司馬遷講的刑律和史書上的記載結合起來捋了捋,一時也不知道是該感慨漢武帝有特殊技巧好,還是該感慨司馬遷工作多年居然既不攢錢又沒朋友好。




思及此,蘇軾莫名有些驕傲:“若是花錢可以贖罪,我弟一定願意給我掏錢。”




司馬遷:?




你這莫名的自豪感是怎麼回事?




既然開了頭,蘇軾就開始吹噓起自己的弟弟來,他弟人可好了,平時對他關懷備至就不說了,有次他出了事弟弟不僅幫他安頓好妻兒,還想方設法想求人幫他,恨不得以身相代!




當然,他不僅有個好弟弟,人緣也特別好,不僅朋友紛紛極力替他奔走,連已經回老家的老王都出面替他求情。連後來恨他恨到把他攆到“天涯海角”的章惇,也是極力營救他的人之一……




這麼一想,章惇似乎還




()真有恨他的理由,因為後來章惇被司馬光他們打壓的時候幾乎沒人相幫。




回憶起朝中已經反覆了幾輪的黨爭,蘇軾有些頭疼。




一黨上臺就把另一黨制定所有政策統統否決,誰都知道不是什麼好事情。




他就是不想摻和這些無謂的爭鬥,才會在司馬光他們重回朝堂、全面推翻新法的時候自請離開京師。




只是既已身在其中,自然誰都不可能當個局外人,想兩邊都不站往往只會讓兩邊都恨上自己。




現在他便是這種處境:連給親朋好友看自己寫的新詩文都得叮囑對方一句“我偷偷寄給你看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生怕自己連累了對方。




即使得知了大宋即將面臨的那場厄難,他又能怎麼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