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27 章

既然有緣當了臨時兄弟,又平白得了嬴政贈送的咸陽醫館,霍善便覺得自己要儘儘自己的心意,幫嬴政把他很有可能當秦二世的長子做做思想工作。




霍善當即給扶蘇分析起來——




人們往往都是這樣的:缺禮的時候呼籲講禮,缺仁的時候呼籲講仁,缺義的時候呼籲講義,缺愛的時候呼籲講愛。




想想看,墨子他們生活的時代周天子式微,約束不好底下的諸侯國,各諸侯國平時互毆就跟吃飯喝水那麼尋常,他們可不就得絞盡腦汁在旁邊喊著勸“不要打了”“不要打了”嗎?




禮樂、仁義、兼愛非攻,都是他們拿來勸架的說法罷了,他們還要哄著自己見到的主君說“只要你能做到這一點,以後天下就是你的了”。說到底,他們也知道君王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像嬴政如今本身就是天子,顧名思義就是老天之下他最大,所以天底下要是有人不聽話,他們是可以代替老天收拾他們的。這種叫做上伐下,絕不是什麼不義之戰!




春秋時期那些傢伙打架,都拿“我代周天子懲罰你”當由頭呢!




咱都不辭勞苦地自己親自打了,還要被罵就沒有道理了。




時代一旦改變了,許多說法也就不適用了。所以對於往聖先賢的話也要選擇性地聽!




霍善說道:“這些往聖先賢生在那麼久以前,如何能知道我們面臨的是什麼局面呢?便是叫他們自己來講,他們肯定也是不贊同後人不管遇上什麼事都把他們的話照搬過來的。這樣的笨人,他們絕對不會喜歡!”




見扶蘇聽得還算認真,霍善繼續給扶蘇舉例子,說孔子最愛的弟子是顏回,但孔子有時候對顏回也不是很滿意,說他聽自己講課老半天,居然“不違,如愚”。




也就是從不講反對意見,似乎沒有半點質疑。




孔子覺得這種行為像個笨蛋。




他可不喜歡笨蛋。




出於對學生是否愚笨的擔心,孔子忍不住私底下觀察起這個看似非常木訥的學生來,後來發現他私底下會進行深入思考,平時的言談也表明他其實有自己的所得,才誇了句顏回“不愚”。




所以不管是哪家的先哲,都是“尚賢”的。




誰不喜歡能舉一反三的聰明人呢?




那種只知道拿著聖賢之說照本宣科的傢伙,他們祖師爺絕對不會喜歡的。




百家祖師爺肯定都喜歡聰明崽!




比如他,霍小善!




扶蘇一時竟找不出辯駁霍善這個四歲小娃娃的話來,只能無奈說道:“你沒讀過《墨子》,《論語》倒是記了不少。”




霍善對此也沒什麼辦法,雖然他師父承認自己是墨家傳人,可是從不給他們講墨家學說,而他周圍精通儒家學問的人一抓一大把。




不說李時珍他們這些曾經遍讀詩書的“儒醫”,就連平時給太子講課的博士們大多也是用儒學經典給他們上課的,這就讓霍善耳濡目染之下積攢了不少素材(主要用於辯




倒別人)。




霍善哼道:“我要是想看《墨子》(),一遍就能把它背下來!




兩人說話間已經出了宮門?()_[((),扶蘇便不再與他討論儒墨之學,而是耐心問他想去哪兒玩。




霍善又不知道咸陽城有什麼好玩的,他覺得大秦這邊應當沒多少好吃的好玩的,便說道:“我們去醫館那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