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49 章





如果連這點協調能力都沒有,怎麼可能成為一位好丞相?




事實證明李長生想得沒錯,諸葛亮確實是協調文臣武將關係的一把好手,深諳溝通的藝術。




比如關羽聽說馬超來投降,感覺以前沒跟這人打過交道,就寫信問諸葛亮“馬超的實力可以跟誰比”。




諸葛亮馬上給他回了句,馬超可能和張飛有得一拼,但是“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看看人家這回答,給關羽回信不稱“羽”而稱“髯”,正是因為知曉關羽最自得他那把美髯!




這左一個“髯”,右一個“絕倫逸群”,當真是夸人誇道點子上了,直接把關羽捧得開心不已。




霍善先邀諸葛亮一起吃了頓朝食。




等諸葛亮吃飽喝足,又喝過了藥,便跟著霍善去見霍光等人。




因為霍善帶來的人著實不少,郡守府的後衙住不太下,所以霍光負責徵集府衙周圍的屋舍將所有人安頓下來。




眾人的居所呈群星拱月狀把郡守府圍在中央,離府衙最遠的也不過是一刻鐘的路途,方便他們一大早過來府衙幹活。




霍光幾人年紀都不大,全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自然很有些年輕氣盛在身上。




得知霍善請來一位隱士說要暫時把郡中事務委託給對方,他們心裡都是不太服氣的,見了面便提了幾個問題為難他們。




得知這幾位隨行郎官一個是霍光,一個是蘇武,一個司馬遷,諸葛亮覺得吧……自己也算不虛此行。




霍善是怎麼把這幾個傢伙湊到一起的?!




雖然說他們很可能在同一時期當過郎官,但是霍善一個四歲的小娃娃精準無誤地把這三個人弄來幫他處理郡守事務就很稀奇。




一般而言這種前途無量的年輕人都更愛待在長安,畢竟那可是天子腳下,出頭機會遠比別處要多。




除非這幾個年輕人深信只要跟著霍善就有極大的可能在御前大放異彩。




想到霍善把他爹霍去病都給薅來了,諸葛亮也就不再糾結幾個青年人的事。




年輕人好啊,年輕人腦子靈活,年輕人能多幹活。




諸葛亮帶著幾個年輕人著手翻閱江夏郡的籍冊文書,爭取能通過歷年的人口、田地、物產記錄全面瞭解整個江夏郡的情況。




太守的主要職責是治民、決訟、檢奸、進賢,而漢代的太守還要兼領軍務。




霍善上任頭一天哪都不能去,得在府衙中等著底下的官吏前來拜見他,還要篩選自己需要的掾吏人選。




好在霍善剛經歷了




()為時不短的長途奔波,所以也沒有馬上往外跑的渴望,而是興致勃勃地把他家太守府的前堂和後衙都溜達了一圈,瞭解自己接下來的居住環境。




如果沒什麼意外的話,接下來幾年霍善都可以待在這邊不挪窩。




因為漢代地方官員還沒有嚴格地執行後世的流官制,地方官員“久任”的情況不在少數,一定程度上鼓勵官員在自己負責的郡縣之中深耕。




當地方吏民都知道這位長官會長久地待在當地,一般不會有“人走政廢”的情況發生,自然更能樹立郡守的威嚴。




當然,官員久任也不是沒有壞處的,壞處就是官員長期待在一個地方容易變成地頭蛇,帶著舉郡上下一起欺瞞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