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57 章





姜維:?




雖然有聽說豬閹了比較容易養膘,但一般人都沒這個手藝,所以尋常養個一兩隻豬也不考慮閹不閹的問題。




姜維找過去時,霍善已經指揮人把一隻小豬吊起來,那四蹄張開的小豬仔彷彿知道自己即將面臨什麼慘禍,正嗷嗷慘叫呢。




姜維:“……”




真是令人不忍多聽。




霍善注意到姜維的到來,馬上跑過去把人拉到小豬仔面前:“他們不放心我動手,不如伯約你來給他們演示好了!”




等姜維反應過來,手裡已經多了……一把不知名刀具。




事已至此,唯有聽霍善的指揮一步步地走了……




諸葛亮沒等到人來用朝食,一打聽才知道霍善他們跑豬圈那邊去了,好奇地走過去想看看他們在做什麼。




才剛到豬圈外頭,就見空地上圍著裡三層外三層的人,最外頭只能聽見眾士兵在那討論——




“原來是這樣閹的!”




“姜將軍準頭真不錯,這小豬都沒怎麼嚎。”




“聽小神醫說這門手藝挺不錯的,學通了不怕養活不了家中老小……”




“裡面的人看夠了沒有,下一輪該我們看了!”




諸葛亮:?




這是在做什麼?




有人注意到諸葛亮的到來,忙給諸葛亮讓出一條道來,諸葛亮這才瞧見霍善正在津津有味地在看姜維在對一隻五花大綁的小公豬下刀子。




諸葛亮:?




有諸葛亮的到來,姜維終於得以結束這場煎熬的閹豬教學,把手中小小的、沉甸甸的閹豬刀傳給了剛才學得最認真的士兵。




霍善聽說可以吃早飯了,馬上和姜維一起去汲井水洗淨手。




到了屋裡才發現,裡頭還坐著個小孩,對方瞧著約莫六七歲大,長相與諸葛亮有些相似。




霍善“呀”了一聲,跑過去人家身邊坐下,很自來熟地問人家姓名。




原來這是諸葛亮家娃,叫諸葛瞻,今年才六歲,也算是諸葛亮的晚來子。




霍善興致勃勃地邀請道:“一會你要去看閹公雞嗎?”




諸葛瞻茫然。




什麼?這個小朋友在說什麼?




霍善道:“我本來想看看食鐵獸能不能閹,可惜伯約他說食鐵獸根本綁不住,而且這麼大了才閹不太好,所以還是閹公雞算了!”




他又給諸葛瞻講為什麼要閹掉公雞,因為公雞如果找不到老婆,就會一直想一直想。




聽說有句詩叫“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講的就是這種情況了!




真是太可憐了。




所以,咱把它們統統閹掉,它們就不會再想著找母雞。




這叫釜底抽薪!




姜維:“……”




諸葛亮:“……”




諸葛瞻自幼聰慧,小小年紀便熟讀詩書。他聽完霍善分享的詩句後在心裡認真琢磨了一會,忍不住小大人似的誇道:“這句詩寫得真不錯,不過用來形容小公雞總感覺怪怪的。”




還有這釜底抽薪,用在這裡也好怪哦……




霍善不覺得哪裡怪,他覺得還挺符合的啊。!